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企业单位 > 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1/30 18:29:11 浏览:622

:商洛市持续完善破产案件常态化府院合作机制

商洛市持续完善破产案件常态化府院合作机制,通过充分发挥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挖掘政府部门行政优势,规范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法院和破产管理人办理破产处置工作中涉及的行政事项,保障破产案件程序高效、有序推进。

形成工作合力。在政府主导下,逐步成立工商、税务、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与法院相互配合的专业化、常态化破产工作领导小组,使政府行政管理行为与法院司法行为形成合力,推进破产案件有序高效处理。

增强协作衔接。商洛法院针对启动重整程序的案件,实行重整案件例会制度,形成政、司、银、企协调联动的机制,与金融、银监、公安、检察等机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增强各部门间的协作和衔接,大大提升了破产审判工作的效率。

解决破产难点。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定期与相关政府部门召开座谈会,建立府院沟通联动平台,加强企业破产风险隐患预警、信息共享与反馈等方面的协作,促进解决破产企业瑕疵财产处置、重整企业续贷与信用修复等难点问题。

案例18:铜川市着力推进“办理破产”数字化

助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

铜川市积极探索破产案件审理模式,着力完善破产案件办理机制,上线破产案件辅助管理系统,搭建“办理破产”数字化工作平台,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审判全流程无纸化。人工智能助力高效审判,实现审判全流程无纸化办理。通过系统批量化操作,进行批量分案、批量制作文书、批量发送通知,法官可以一键推送管理人,实现文书裁定及时共享。建设线上听证会议,法官、申请人、债权人等多人远程视频听证会议。同步管理人办理流程,实现案件办理全程监控。通过预设破产案件办理节点,指定管理人后,自动生成节点完成时间。管理人依照工作节点按时完成任务,法官可在内网工作平台查看节点完成状况以及相关材料。如工作节点即将超期,系统向管理人进行短信提醒,防止超期,如遇到特殊情况管理人无法完成,可以从平台上向法官申请延期。

审办全流程电子化。系统涵盖的PC端及手机端两个渠道,分设了法院法官、破产管理人、债权、债务人四个角色,36项主功能、78项子功能,实现铜川中院破产案件审办全流程覆盖。可实现多主体远程高效协同办案,法官、管理人、债权人、债务人、战略投资人多角色在网上进行一体化办公,信息交互、同步共享;债权人在线申报债权,全面记录每一笔债权申报和审核情况,规避债权信息不对称风险,实现债权人“零成本”;对接金融服务平台,打通工商公示平台、对接拍卖平台和第三方评估平台,提升破产办理质效;同时,可便利管理人与债权人在线参与会议、在线办理破产事务。

案件要素格式化。大数据赋能协同增效,提升法院办案精细化。汇聚立案登记当事人填写、办理过程管理人填报、以及从协执单位业务系统获取等多来源数据,实现一键生成办案所需文书、并为营商环境分析、本地统计报表提供支持。

应用服务移动化。破产案件辅助管理系统包括互联网在线平台及微信小程序移动终端,涵盖申请听证、公告公示、债权申报审核、资产调查、资产询价拍卖、财产分配等各个环节,综合运用云服务、大数据、区块链、传输加密等技术,搭建债权人、管理人和法官之间的即时沟通模块,拓展对接资产处置、第三方询价以及行政机关工作平台,可以实现债权人、管理人等主体在参加和办理破产程序中“一趟不用跑”“一分不用花”的良好体验。

区块链服务全流程保障。通过区块链将诉讼服务场景中的电子数据固化保存在区块链上,实现个人破产办理与区块链结合,保障电子诉讼数据安全可信。应用区块链技术将诉讼服务过程中的电子材料、业务数据、用户行为等信息进行固证,防篡改、可追溯,确保诉讼服务数据的生产、存储、传播和使用全流程安全可信。

十一、获得信贷

案例19:西安市聚焦打通普惠金融发展堵点

为中小微企业打造“保姆式”金融服务体系

西安市通过建立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设立首贷服务中心、开展“百家助万企·金融服务效能提升”活动、搭建“供链融通”服务平台、推广“统贷联放”服务模式等系列举措,打造“保姆式”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为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纾困解难。

建立完善“123”政金企融资对接机制。印发《西安市政金企融资对接工作机制》,通过建设“1”个平台(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及监管服务平台),支持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线上融资对接与成果跟踪,有效缩短了融资对接时限;通过优化“2”项服务(融资对接服务、金融顾问服务),开展专场融资对接活动,组成“一对一”金融顾问团,帮助企业完善经营制度、明晰产权关系、规范财务核算、了解金融政策和产品,进一步畅通政金企融资沟通渠道;通过完善“3”本台账(金融政策和产品服务台账、重点企业台账、企业融资需求台账),支持金融机构进一步了解产业和企业发展现状,向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精准推送融资政策、金融产品,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加强对接,进一步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和整体“获贷率”。

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发起设立首期100亿元规模的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定位,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资源,鼓励和加大社会资本对创新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对初创期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子基金提高出资比例,不断夯实融资服务基础,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

探索设立首贷服务中心。为首次贷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金融服务,帮助企业量身定制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等多种融资方案,同时归集企业注册登记、缴税记录、职工社保等核心数据,为金融机构放贷审核提供基础依据,有效打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缓解企业“首贷难”问题。

全面开展“百家助万企·金融服务效能提升”活动。印发《西安市开展“百家助万企·金融服务效能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推动基层金融工作部门、人行系统、驻市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主动上门了解企业运行中的金融支持“痛点”,细致宣讲金融支持政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纾解“最先一公里”的“融资之困”,推动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创新搭建“供链融通”金融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搭建“供链融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充分挖掘核心企业和供应链所属企业的融资能力,对以商业汇票为主的供应链金融资产流通融资进行信息整合,为广大供应链企业提供线上一站式银企对接服务,实现货币政策工具、信贷及产业政策精准直达,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系统解决重点供应链所属企业融资难题。平台运行以来,签约辖内银行机构14家、证券机构1家、第三方供应链平台2家,注册重点企业28家、产业链支持名录企业1900余家,接入机构通过平台支持融资3582笔,助力实现融资25.07亿元,有效拓宽供应链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

深入推广“统贷联放”金融服务模式。印发《关于西安市推动建立“统贷联放”模式深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围绕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针对分散的、同质化的小农户信贷需求,提供批量化、规模化信贷服务。强化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一企一策、一产一策、一域一策”思路,发挥货币政策工具、财政奖补、金融、担保、保险等合力,联合打造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有效打通农户与金融机构间的“信用壁垒”。比如,探索推出的“人行支农再贷款 信用村建设 整村授信”业务模式,授信金额达3.8亿元,用信金额达2.78亿元;阎良区、临潼区灵活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向26名粮食收购户发放粮食收购贷款3021万元,利率仅为5.5。

案例20:杨凌示范区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农业农村发展

杨凌示范区通过全面整合银行、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手段,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为科技型企业、种业企业和涉农企业等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创新,有效激发农村金融活力。

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每月确定一个金融主题,组织开展“金融半月谈”活动,邀请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共同开展路演、金融培训、座谈交流等,充分了解金融业发展情况及部署阶段性金融重点工作。及时梳理各行业企业融资需求,有针对性召开专题融资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针对不同行业主体,探索“政府 银行 企业 服务站”四方共建模式,创新性设立示范区“四贷”服务中心,提供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贷等金融服务。

开展生物资产评估。携手神州信息、杨凌农商行、中国人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产业关联方,以生猪浮动抵押贷款为试点,探索“生物资产抵押品动态评估”模式。通过开发生物资产动态估值系统,猪场管理系统,猪脸信息、体重信息、价格信息等物联网及互联网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生猪各个生长阶段的精准计量、公允估值、科技风控、动态抵押,分析生猪生产及价值规律,实时动态对生物资产精准估值、浮动保险,充分保障种养殖户利益,有效解决运用生物资产融资难题。形成政府、银行、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方联动”的融资机制。

推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实施细则,推出“土地经营权 地上附着物”贷款新模式,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介发布农业资产相关的交易信息,在线提供农业资产的交易市场。完善农业资产确权登记颁证、价值评估、交易流转和处置变现等配套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登记农村产权流转与受让情况,发布市场交易信息和转让事宜,为农村产权的流转变现提供有效信息,为处置农业资产抵押物提供便利。

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出台《金融支持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的若干措施》《金融支持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全方位支持科技型企业、种业企业发展壮大。开展新型“政银企”风险分担担保业务,推动开展“科创贷”“种业贷”等产品创新,加大对科技企业、种业企业的支持。加强金融机构与税务部门纳税信息共享,依托税务信息为企业“精准画像”,实现有效增信,推动金融机构利用“银税”信贷产品为区内小微纳税提供信用贷款。

加强农业保险运用。推出全国首单水果制种保险、全省首单蔬菜制种保险,制种企业参加蔬菜和水果制种保险后,可在制种作物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时获得赔偿,还能够在农业保险保单质押时增信,向金融机构申请农业资产抵押贷款。同时,推出果蔬收入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价格 期货保险等产品,有效分担农业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十二、保护中小投资者

案例21:延安市深化“两个一站式”建设

延安市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两个一站式”建设,通过加强服务集成,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诉讼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多元化解纷机制。推进诉调对接。制定《关于全面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建立委派委托行业协会调解、专业调解和司法确认审查等综合治理制度,形成多元解纷合力。协调人民调解、仲裁机构、公证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参与诉讼调解,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化解矛盾。深化“分调裁审”改革。开展线上、线下调解,推行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或邀请调解、司法确认调解协议、诉外调解不成导入诉讼程序的工作流程,把有限的审判力量最大限度的用于司法审判。出台《关于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普遍开展一审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探索二审案件繁简分流,促进简案速裁快审。

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标准化诉讼服务中心。打造“厅网线”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突出立体化诉讼服务设计,畅通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终端、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多种渠道,设置智能法官留言系统、诉讼风险评估系统、自助诉服系统和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等电子设备。设立诉讼引导和辅导区,配备专业引导员。开通各类诉讼服务二维码,告知诉讼材料和提供各类诉讼模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