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企业单位 > 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1/30 18:29:11 浏览:625

,实时公布涉企不动产业务办事指南、咨询电话、办理地点等信息,提供证书核验、进度查询、资料下载、实时叫号等服务功能,实现“办事不跑路”。“线下”设立涉企二手房转移登记专窗,实现业务即时受理、专人对接、专人专岗、专责审核,全流程闭环办理,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办事需求。依托银行业成熟服务体系,推行“不动产抵押登记进银行”,将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前移至银行网点,让企业更便利,目前已与全市22家银行、590余家银行网点开展合作,合作银行占全市商业银行总数的80以上。

推动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再造,持续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对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免收不动产登记费,简化申报程序,提供不动产登记证书免费邮寄服务,降低企业办事成本。进一步压缩涉企业务办理时限,实现涉企二手房转移登记、涉企抵押登记业务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涉企抵押注销登记业务可实现即时办结;提供涉企不动产登记证明自助打证服务,企业办理完抵押登记业务后,可就近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服务区打印不动产登记证明,有效节省了企业人力成本、时间成本。

案例12:榆林市全面推行“交地即交证”改革

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

榆林市聚焦企业关切,优化提升服务,推行多测合一、实行多审合一、整合业务流程,积极推行“交地即交证”改革,进一步加快推动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

推行多测合一。将资源规划领域建设项目审批中涉及的10多个测绘项目整合,用地审批阶段只进行一次外业测绘,测绘数据在预审选址、土地报批、规划条件确定、土地供应、产权登记等各个环节共享共用。在土地供应环节提前启动权籍调查,一次形成满足土地供应、产权登记的权籍调查成果,避免同一宗地重复测绘,有效降低用地单位成本。

实行多审合一。建立“一科牵头、并联审查、一次上会、分别办理”的业务联审工作机制,将确定规划条件、供地方案、土地价款和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等事项“五合一”并联审查,一次上会研究,分别办理,彻底改变原来多科室串联审查环节多、用时长的状况,极大地简化了审查环节、提高了审批质效。

整合业务流程。推行关联事项容缺受理、压茬办理、申请材料与办理结果内部共享共用的业务办理模式。升级改造资源规划业务办理平台、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打通税务部门互通共享接口,实行全流程平台线上办理,数据信息、材料资料互通共享、实时调用,推行土地首次登记与土地价款、税费缴纳“线上一网、线下一窗”一体化服务。用地单位只需要在签署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时,递交一次申请、提交一套材料,税务机关同步启动价款、税费征缴,登记机构同步办理不动产登记,将交付土地环节与颁发不动产权证书环节合并,改变原来用地单位反复提交申请、重复递交材料、来回跑腿的局面,真正做到交地即交证,切实便民利企。

八、纳税

案例13:西安市探索推行税收网格化管理机制

实现多维度“以税资政”

西安市在莲湖区探索开展网格化融合机制试点,建成投用全省首家“税务服务网格化融合平台”,实现部门政务服务职能整合下沉、资源共享、数据汇通、协同共治,让市场主体办税“零跑路”、市场经营信息监管精准化、产业商业布局集群化。

整合多部门资源,建成“税务服务网格化融合平台”,实现优服务与强监管“双促进”。以自主研发的综合治税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登记莲湖区内各类房屋及房屋出租人、使用人、承租人信息,规范管理各类不动产涉税信息。发挥社区网格员“距离近、底子清、情况熟”作用,推动税收管理服务与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建设融合,通过完善模块功能,统筹做好基础信息采集、企业信息核查、代开发票等七方面工作,把招商引资、财税服务、科技服务、经济统计、市场监管等各类政务送到企业群众“家门口”,有力推动社会共治。

依托网格化体系,打造“5分钟服务圈”,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办税缴费“就地办”。依托网格化融合机制平台,以社区为中心,以重点商业街区、产业园区、银行网点为重点,大力推进自助办税区建设,在实现高频涉税业务办理的基础上,分步纳入社保医保等宣传辅导、数据采集和登记征收业务。目前,莲湖区9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均已设置自助办税区,107个社区开通电子税务局,覆盖面达100;同时依托“便民办税一线通”远程视频连线辅导解决税费疑难问题,实现24项高频涉税业务和社保医保“原地办”,积极打造“5分钟办税服务圈”,高效满足纳税人“就近办、身边办、快捷办”需求。

依托社区网格员,创新实施新增市场主体精准对接服务,部门联动实地核查助力“化风险”。将每日新增的有效市场主体信息,通过网格化融合机制平台,按注册信息实时传送至107个社区网格服务点,社区网格员采取“1 1”模式(即:1小时确认、1日内核查),在1小时内确认反馈登记地址真实性。如地址虚假,税务服务网格化融合平台第一时间提示审批、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异常处理,应对处置相关风险;如信息真实,社区网格员1日内实地核查确认,采集经营场所、房屋租赁等基础信息,提供后续管理服务。自今年3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莲湖区已累计对接核查新增市场主体2646户,发现异常257户、调整高风险52户、解除风险4户,从源头上有效阻断虚假注册和发票虚开等违法行为发生。

依托网格化功能,完善指标模型形成特色税收分析报告,多维度服务决策“促发展”。根据网格化融合平台登记的市场主体发展现状,定期抓取数据并直推基层9项指标(新办企业增长率、一般纳税人增长率、年纳税100万以上纳税人增长率、社保户数变动率、医保人口变动率、注销企业下降率、非正常户下降率、零申报下降率、房地产税负变动率),由区财政、市场监管等28个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优化完善指标体系,为市场活跃度分析奠定扎实基础。目前,莲湖区已完成2021年度税收市场活跃度分析报告,为区域规划、调整、优化商业布局、推动企业行业集群发展、补齐招商引资结构性短板等提供了决策依据。税务部门同时对全区57个重点建设项目采取标准化管理,按照未开工、已开工、已清算、清算后期管理等四个维度,定期形成跟踪税收分析报告,实时掌握项目进展,为区域进一步招商引资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多维度“以税资政”。

案例14:铜川市打造服务“样板间”进一步提升纳税人满意度

铜川市坚持以“提升服务、制度先行”为导向,用标准化理念打造看得见、办得快、体验佳的涉税服务新举措,着力打造纳税服务标准化“样板间”,提升纳税人办税体验感和满意度。

提质增效,打造全面标准化建设。在梳理制定12项纳税服务标准化事项的基础上,以《纳税服务规范》为指引,以业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结合增值税留抵退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六税两费”减免、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热点政策,梳理办税服务相关制度30余项,进一步厘清业务范围、优化系统操作、强化数据安全,为纳税人提供业务更广泛、操作更简便、数据更安全的标准化办税缴费新渠道,确保全面标准化建设落地落实。

完善场所功能,打造标准化办税大厅。统一办税区域各项税务标识,规范各类办税设备的摆放,完善办税场所功能分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引进无障碍测温登记设备,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优质办税缴费环境。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点,设立爱心导税,主动问需,开展税费协办、全程陪办,专人专岗快速办理,不断推进无差别服务向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规范业务办理流程,打造服务质效标准化。从办税流程、时限标准化着力,内部形成闭环工作机制,缩短流转环节;通过质效监控平台、“好差评”系统,定期对办税服务场所服务质效进行评估,持续优化提升。全力推进“7×24小时”服务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增加自助办税业务辅导力量。开展自助办税终端走进工业园区,持续打造15分钟便民办税圈,进一步满足纳税人就近办税需求。开展“一把手”全流程陪同纳税人缴费人办理涉税涉费业务,及时解决办税缴费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致力打造高标准服务、高效率办税、高质量体验,自上而下不断提升纳税人缴费人办税缴费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数据赋能,架起智税“高速路”。紧扣《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落实,坚持“精准宣传 精细服务”,一方面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线上线下多渠道向企业推送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坚持简办、快办,规范退税减税办理流程,提升办理效率,开辟直通办理,通过预约办税、错峰办税等方式合理调配办税资源,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为企业蓄能添力。完善税收宣传流程标准,畅通政策宣传推送路径,聚焦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利用“互联网 ”开展广泛宣传。优化“非接触式”办税工作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纳税人少跑腿,及时、准确、高效的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九、跨境贸易

案例15:汉中市建立“5 X”工作机制

精准服务外贸企业

汉中市依托全市外贸企业联席会议机制,凝聚调动部门工作合力,形成“商务引领 通关便利 外汇管理 税务服务 金融支持 外贸企业”的“5 X”工作机制,精准服务企业,提升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

畅通诉求渠道。通过“调研摸底 座谈交流 政策宣讲”方式,了解企业困难需求,收集企业在经营、通关、国际物流运输、出口退税、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问题清单。

召开联席会议。分管市长作为联席会议直接召集人,科学研判收集的问题清单,组织市级相关部门,现场为各企业答疑解惑,实行“一企一策”,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以《交办单》形式落实部门责任。

精准解决问题。建立县级领导包抓、干部“一对一”帮扶机制和“交办督导 销号管理 责任到人”的问题解决机制,《交办单》落实部门迅即反应,“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7×24小时协调解决企业难点痛点,今年给外贸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30余件。

案例16:西安市创新中欧班列跨境运输新模式

助推跨境运输服务加快转型升级

西安市立足服务支撑“双循环”,持续探索中欧班列跨境运输新模式,通过织密跨境运输路网、夯实跨境运输服务支撑、推动“跨境运输 ”等方式,助力跨境运输服务能级和品质再上新台阶,为运输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提供西安经验。

织密跨境运输路网。依托西安港国内国际“双代码”,开行16条辐射“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运输线路,实现欧洲腹地百余个城市快速直达;同步强化前端链接,与国内30余个城市联动打造班列集结中心、中继站,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向国内国际双向辐射拓展。持续创新运输服务模式,紧盯市场需求,开展多式联运、便捷通关、铁路运输运单一票通等改革,培育国际集装箱租赁等服务业态,助推班列运输服务提质增量。

推动跨境运输数字化。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运输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嵌入订舱、租箱、发运、报关、物流运输、集装箱动态、数字金融、跨境结算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和功能,打造智慧内陆港。同时,打破数据孤岛,探索跨境运输数据流动机制,与路网沿线各国建立跨境运输公共数据资源池,通过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流程、制定数据利用规则、注重数据安全等方式,实现货物运输相关跨境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探索“跨境运输服务 ”模式。发挥中欧班列跨境运输服务通道作用,推动专业服务等其他服务贸易业态同频发展。率先将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化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复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升当地国际运输数字化水平;鼓励境外企业采取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开展跨境结算,梯度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组建拥有百余名技术、法律、金融等跨境运输领域专业人员的服务队伍,为跨境运输提供无缝支持,引导境外相关国家通过服务购买的方式引入我国运输服务专业机构,推动形成以运输服务为核心、以国际保险、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国际租赁等为支撑的“跨境运输服务 ”模式,用全面周到的专业服务助推跨境贸易快速提升。

十、办理破产

案例1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