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岳臣
***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从1942年5月口头演讲时的速记稿,到1943年10月的第一次公开发表稿,再到1953年4月的修订稿,其间共经历了将近11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对讲话的一些论点和文字作了两次较大修改,因此形成了讲话的三个不同版本。
根据许多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过***讲话的同志回忆,1943年10月正式发表的讲话,与当初在座谈会上口头讲的相比有一些变化。其中节略的内容主要是在“引言”的开头部分,***风趣地讲过: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迅)总司令的。而讲话正式发表时,变成了“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
在讲普及与提高问题时,***同志讲过这样一句话:“你们如果老是演《小放牛》,就没有鸡蛋吃了。”这是针对边区民众剧团负责人柯仲平的发言讲的。柯仲平在讨论“引言”的大会上说:“我们主要是在农村演出,群众很喜欢《小放牛》这类戏。每次演出,群众都慰劳我们,送来许多大红枣、煮鸡蛋。我们吃不完,还一路走一路吃,沿路丢下许多鸡蛋皮。谁要想找我们民众剧团,你不用问人,只要顺着地上的鸡蛋皮、花生皮走,就能找到。”这话引得哄堂大笑。***也笑了,并说:“吃了群众的鸡蛋,可要好好为他们服务啊!”讲话初次发表时,保留了前面那句话。
1943年10月19日,讲话在延安《解放日报》上首次公开发表。这便是统称的“四三年版本”。不久,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从解放区到敌占区和大后方,很快就有了讲话的各种翻印本。据不完全统计,从1943年10月至1953年3月,国内出版的讲话约有85种,都是按照“四三年版本”排印的。
最早出版讲话单行本的是延安的解放社。在《解放日报》全文发表讲话的同时,解放社采用通改报版的方法,于1943年10月首先出版了讲话的第一个32开铅印单行本,共计40页,用两种纸印刷:一种是有光纸,单面印刷,合页装订;一种是土造的马莲纸,双面印刷。文前附《解放日报》的按语。封面题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上署“***同志”,下署“解放社出版”。这三行字均用红色粗体印刷。
在中南,由中南军区和第四野战军政治部文化部出版了袖珍本的讲话,红漆布面,报纸印刷,精装成册。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出版的惟一的一个袖珍本讲话。在华北,讲话也广为传播。1944年冀鲁豫书店出版的《整风文献》和以后华北地区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整风文献》,都收入了讲话全文。太岳新华书店于1948年8月印行了讲话单行本。在东北,投降以后才有了公开出版和学习讲话的机会。1945年11月,东北书店在成立,12月就在本溪出版了《现阶段中国文艺的方向》一书,其中刊有讲话的全文。1946年12月,又出版了讲话的单行本。
在国民党战时的陪都,《新华日报》1944年1月1日以《新华副刊》一个整版的篇幅,以《***对于文艺问题的意见》为题,摘登了讲话的主要内容。后来,《新华日报》还想尽种种办法,出版了讲话全文的单行本。在敌占区,战斗在的地下党员和文化战士,于1944年春季,冒着生命危险,将讲话从苏北抗日根据地带到了上海,秘密手刻油印成了蝇头小楷的学习文件,暗中散发。抗战胜利后,上海被国民党占领。1945年秋,我党领导的《(,)》半月刊在刊登讲话时,不得不另拟三个题目,分散发表。
在香港,1946年2月由中国灯塔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文艺问题》的书。翻开第一页,题名却是《***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为了迷惑敌人,便于发行而采取的特殊装潢。封面上光芒四射的红色灯塔图案,对进步青年颇有吸引力。1949年5月,香港新民主出版社用同样方法第三次出版了名为《论文艺问题》的书,封面绘有红色五角星。上海解放前夕,由地下党出版的《论文艺问题》,就是用的香港新民主出版社的纸型。
《延安讲话的版本之别》相关参考资料:
党员延安红色之旅、红色之旅 延安精神、延安炼油厂、延安旅游 集团、延安能源、陈国强 延安、延安 能化、延安市、延安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