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企业单位 > 正文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1/30 18:29:11 浏览:617

来源时间为:2022-7-12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韩城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级有关部门:

开展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借鉴工作是《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出的制度性安排。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及时总结、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的工作要求,瞄准最高标准、最佳实践,围绕企业群众需求和期盼,积极推出原创性、差异化的改革创新举措,形成了一批营商环境“单项冠军”,多项典型经验在全国进行复制推广,有效促进了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今年4月,我省推出第一批36项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供全省学习借鉴、复制推广,得到了省政府、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有效推动各地各部门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近期,按照省政府“继续及时推广好做法”和“对好的做法及时印发各市县和省直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省营商办加强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成果运用,及时对评价发现的创新做法和鲜活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并结合各市区新实践新探索,形成了今年第二批36项典型经验做法,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复制推广借鉴工作。

附件:1.2022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清单

2.2022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

陕西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

2022年7月12日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附件2

2022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

一、“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跟执法、处投诉”活动

案例1:西安市常态化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

跟执法、处投诉”活动着力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西安市以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为检验标准,通过常态化组织各级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开展“沉浸式体验”,亲身感受业务“精不精”、流程“通不通”、效率“高不高”、体验“好不好”、执法“规范不规范”、投诉处置“及时不及时”等服务细节,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堵点问题,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支撑。

“走流程、坐窗口”,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各级领导以办事企业或群众身份“走流程、坐窗口”,通过采取代理办、陪同办等形式,体验“四个一”环节:参与一次审批服务。全流程参与办事过程,看是否存在办事不便、效率不高等问题,看是否达到全国最优、有无提升空间,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实施一次业务检查。随机选取2-3项政务服务事项,现场查看办事指南信息,实地操作使用智能客服、“政策通”等辅助咨询功能,体验线上线下咨询渠道是否畅通。开展一次服务回访。选择过去3个月内实际咨询、办理业务的企业群众进行电话回访,了解企业群众对政府办事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是否满意度。进行一次座谈交流。邀请政府部门及企业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存在问题,听取工作建议,现场研究并提出整改提升措施。

“跟执法”,加强执法规范化管理。各级领导深入执法一线体验“三个一”环节:组织一次执法检查。随机选取执法活动进行体验,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运用以及执法方式、态度、公正性等环节要素进行体验式督导。参与一次执法案件处理。对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受理、调查取证、笔录制作、开具通知书、是否作出处罚决定等全流程环节进行体验并提出提升举措。参与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对本单位行政执法案卷开展评查,以执法痕迹倒查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执法责任、规范执法程序。

“处投诉”,全心全意化解矛盾问题。各级领导以“12345”市民热线工作人员身份参与“三个一”环节:实地体验投诉转办机制。前往“12345”市民热线话务大厅,对热线接诉、转办派单、问题反馈、电话回访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操作体验。针对投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与“12345”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对本单位牵头领域接诉问题数量、问题类型和典型案例等现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参与一次投诉问题处理。优先选取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协调处理难度大的问题组织现场办公,对需持续跟进的问题建立台账,督导直至问题处理完结,及时向企业群众反馈。

二、投诉举报处理

案例2:安康市12345热线“四个一”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安康12345热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一个号码统一受理、一个标准及时办理、一把手接话倾听民声、一跟到底督办落实”,创新方式,畅通渠道,优化流程,突出实效,打通便民利企的“最后一公里”。

一个号码统一受理。通过直接整合、双号并行、对接联动的方式,全面整合36条政务热线,率先实现“一号对外”。建成集电话、市长信箱、微信、手机APP等多渠道受理、高效融合、有接必办、快接快办的高效政务服务平台。

一个标准及时办理。充分发挥12345热线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前端平台的积极作用,在平台系统设置营商环境专题,采用专用工单,按照“即收、即转、即办、即回”原则,咨询类诉求1个工作日办结,求助和投诉类诉求5个工作日内办结。积极梳理各级出台的利企便民政策措施,及时回复企业群众政策咨询,护航复工复产。

一把手接话倾听民声。常态化开展12345热线市(县局)长接话日活动,邀请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一把手”走进12345热线,“一对一”解答企业诉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校教授担任特约观察员,现场评价、现场直播,单场次收听收看人数最高达到30万人。

一跟到底督办落实。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原则,通过专单记录、专案办理、专项督查的方式,确保营商环境工单规范办理。定期分析汇总工单办理情况,及时回访企业群众满意度。针对堵点难点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开展现场问效,与市纪委监委建立线索移交机制。

三、开办企业

案例3:渭南市探索推行企业开办“一表申报、一窗出件”新模式

渭南市探索推行企业开办“一表申报,一窗出件”新模式,将“五险一金”办理纳入企业开办环节,实现企业开办申请和各类审批同步进行,减少开办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有效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的突出问题。

整合开办环节,实现“一表申报”。将“五险一金”办理纳入企业开办环节,收集各部门应提交资料和办事流程,进行充分整合,设计制作了企业开办综合申报表格—《企业开办相关信息采集表》。通过“一表申报”将多部门需要的企业和个人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性收齐,形成企业开办“一套材料、一张表单”。充分依托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对企业登记、印章刻制、银行预约开户、涉税登记等相关业务实现“一表采集、一网申请”,避免申请人重复准备资料、多次往返跑路的现象。

设置开办专窗,实现“一窗受理”。为打造企业开办“时间最短、环节最少、流程最优”,渭南各县(市区)行政服务大厅都设立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将企业开办环节的企业登记、税务事项确认、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等业务集中起来,设置企业开办“一表申报、一窗出件”专窗,企业申请人通过“一表申报”将企业和个人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性收齐,提交至“专窗”,使申请人从“分头跑、挨个办”变为企业开办“只进一门,只对一窗”。

通过内部流转,实现“一窗出件”。“专窗”工作人员受理企业开办资料后,按照“内部流转、同步推进、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集成化审批流程将材料推送至相应的审批部门,相关部门共享信息资源后,按规定时限完成审批,及时反馈办理结果,企业申请人通过“专窗”领取营业执照、公章、银行账户、税务发票、税控设备、员工参保所有手续,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结时间提速到2个工作日。

配备专业人员,实现“一窗多能”。在企业开办自助填报专区配备专门的业务指导人员和相应的办公设备。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落实协办员提供全程帮办服务,对不懂流程、电脑操作不熟的申请人进行代办和引导服务,加强对“专窗”工作人员培训,夯实业务能力,切实为企业提供规范、高效的政策咨询和业务受理,真正实现企业开办从申请到办结的一条龙服务。

优化开办服务,实现“全程免费”。企业开办所有手续办理完结后,申请人可在“专窗”领取“企业开办大礼包”,包含营业执照正副本、公章、银行开户证明、税票、税务Ukey等资料,无需承担任何费用,政务大厅还为不方便领取的企业提供免费邮寄服务,实现企业开办全程免费。

案例4:安康市“开办企业”标准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安康市围绕市场需求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开办企业”标准化、便利化改革,以“五个一”“六统一”“七帮一”促进开办企业服务提速提效提质。

“五个一”促开办企业服务提速。为企业提供“实体一窗,一站办结”“网上一窗,全程网办”“智慧一窗,自助体验”“热线一窗,纾困解难”“基层一窗,延伸服务”的“五窗联动”服务模式。全面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注册资本认缴制、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全程电子化、简易注销等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建立统一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为投资创业营造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六统一”促开办企业服务提效。印发《关于建立“六统一”开办企业服务专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各级政务大厅建立“统一服务、统一时限、统一环节、统一场景、统一材料、统一标识”的开办企业服务专区。执照、公章、税控、银行、社保、公积金等信息一次采集,共享办理,线上线下双轨推送,实现全程“不见面”审批。

“七帮一”促开办企业服务提质。通过成立市县区两级专业化“开办企业”帮办代办队伍,实行“审前服务”主动介入、“涉企经营”首问负责、“一对一”全程跟踪、“证照联办”集成办理、“免申即享”智慧审批、“12345开办企业专席”热线服务、“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兜底保障等服务措施,全流程帮助企业办理业务,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帮代办服务1万余次。

四、办理建筑许可

案例5:汉中市推行“多规合一”提升项目审批效率

汉中市建立“多规合一”服务体系,构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不同规划部门之间规划数据和成果的全面融合,优化业务审批流程,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等之间的矛盾,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统一的数据规范与标准。协同制定多规成果数据库建库标准规范,统一规划成果质量与形式,对各类规划成果的空间要素分层、属性结构及数据交换标准进行约定。制定数据共用共享标准规范,明确多规共享的数据内容和形式。制定多规冲突检测及协调机制,明确多规矛盾逐渐消融的计划、步骤等。制定《汉中市空间规划数据汇集规范》《汉中市空间规划数据交换与共享规定》等多项标准规范与办法。

统一的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多规合一”标准规范,结合《汉中市“一张图”成果数据及建库标准》对汇集的各类基础地理数据资源、多规数据资源、部门专题规划数据资源、统计数据资源及建设项目信息进行分类与标准化处理,统一数据格式和坐标基准,将多规系列成果进行入库,采用“涉密网分析-政务网获取报告”的形式,较好解决各行业涉密问题,满足多规合一合规性分析、冲突监测等要求。

统一的技术平台。各主管部门在多规平台进行项目申报,填写项目详细信息并上传项目范围线等附件发起业务协同流程。流程发起后将项目批转至各相关部门,各部门核查项目范围线是否符合相关控制线的要求,填写意见后批转至流程发起部门。若对项目无异议,则项目自动进入待建设项目库,数据同步到项目审批管理系统。

统一协调机制。汉中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设采用统一标准、技术,进行了数据集中治理,通过数据实时共享、冲突检测预警、业务协同审批核心业务,能更好地促进规划在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服务城乡规划编制项目管理,较好地满足了业务协同,提升了项目前期协同审批效率;建立智能化现状评估体系,实现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督,解决系统纵向横向互联,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案例6: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