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企业单位 >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6/9/30 15:22:00 浏览:2465

延安清洁公司,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陕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陕西省人民政府信访局。

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工程,全面开展关中城市空气联控联防工程和县城、园区、重点城镇集中供热工程;完成汉中危险物集中处置中心和宝鸡、延安、安康、商洛医废集中处置建设项目,加快实施陕北危险物集中处置建设项目;开展农村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完成现有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除磷脱氮工艺建设改造,汉丹江流域县城107个重点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加强陕南尾矿库综合治理规划指导,重点支持秦岭、凤太、山镇柞旬、勉略宁等重点区域加快尾矿库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进共伴生矿有价元素回收,把商洛打造成全国尾矿库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依托府谷载能工业园区,彬长煤化学工业区等基地建设一批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利用项目。在中心城市建设10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支持火电机组协同处置农作物秸秆示范线建设,同时提高农业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农业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及再制造产业化工程:依托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延安等城市为试点,围绕“城市矿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设10个30万吨/年以上废旧金属、家电、轮胎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支持法士特等企业做大汽车零部件以及矿山机械、电机等再制造产业,推进“城市矿产”产业化规模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将西安打造成为国家级再制造产业集聚示范区。清洁生产工程:三次产业中实施100项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制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变末端污染治理为污染预防,在医药、食品加工、冶金、建材、化工、造纸、印染、养殖、餐饮等行业的“双超双有”重点企业开展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工程:在能源化工、固废资源化利用、新能源替代研发技术和节能环保领域重点支持减量化、资源化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工程,积极推广成熟产业化技术共12项。重点培育煤电-建材-综合利用、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化工-新材料、有色金属采选冶-深加工一体化、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设备制造-回收-再制造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重点工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实施清洁生产,推进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废物集中处置,基本实现“零排放”。绿色交通工程:建立全省交通运输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展国际先进的甩挂运输方式试点,降低运输油耗。加快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推广使用公路自动收费系统、燃气、电动及新能源汽车,倡导绿色出行。

(二)关键技术与装备

规划期间,结合陕西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在能源化工、冶金、轻纺行业及现代农业示范区中推广和采用一批成熟适用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专栏8需推广的成熟适用技术与装备减量化技术与装备:干法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电石干法制乙炔技术,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造纸、食品酿造、印染、皮革、化工、纺织、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再利用与再制造技术与装备: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与装备,高固气比水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与装备,工业窑炉的余热余压发电和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油田防控干气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油田伴生气综合利用技术,高温高压自循环干熄焦发电技术与装备,废旧轮胎、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处理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技术,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技术,电石渣综合利用技术,脱硫石膏、磷石膏、氟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生产建材产品技术与装备,秸秆资源化与再利用技术焦化废水资源化再利用技术,餐厨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

产业共生与链接技术与装备:洁净兰炭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超临界空冷综合利用发电技术及装备,煤矸石低温循环流化床发电联产建筑材料技术,秸秆生产燃料乙醇联产多种生物质产品技术,苎麻生态产业园区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技术。

建设一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培训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完成一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工业化示范,积极推进一批需要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专栏9需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减量化技术与装备:环保转炉炼钢干法煤气除尘节能系统,烟气脱硝技术,熔融还原炼铁技术。再利用与再制造技术与装备:纯低温余热能量回收系统装置,低渗透CO2驱油技术,难选铁矿悬浮态低温磁化焙烧分选技术。洗车废水处理与利用技术装备。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装备:大规模生物质沼气技术,转炉钢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废印制电路板粉碎分离回收工艺与成套设备,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钴镍废料循环制备超细高纯钴镍粉体材料技术。

产业共生与链接技术与装备: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泥关键技术与装备。

研发一批战略性关键支撑技术与装备,重点加强工业尾气中的CO2捕集和利用技术、资源高效清洁梯级综合利用系统技术等方面的攻关和研发,为陕西的循环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专栏10需研发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减量化技术与装备:铅锌钒钛矿综合冶炼工艺及技术,高性能钼合金材料制品关键技术,水泥、热电工业尾气中的CO2捕集与利用技术,饮用水复合微污染净化技术,燃煤汞污染、二噁英、VOC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再利用与再制造技术与装备:大型高炉煤层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与装备:陕南尾矿、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产业共生与链接技术与装备:大规模煤气化合成甲醇制烯烃技术,煤分级炼制清洁燃料技术,陕北地区侏罗系煤高效清洁梯级综合利用系统技术,煤基液体产品联合加工及煤液化残渣制取碳材料技术。

七、规划实施预期

(一)环境效益

规划“十二五”在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领域分期逐步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工程,规划的实施总体上会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将加快促进全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提高全省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确保我省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初步估算,至2015年全省设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将(二级处理,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达到9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20左右;县(市、区)和107个重点镇级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处理,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达到8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10左右;县级以上城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上述污水再生利用途径的落实,可实现资源性用水大户火力发电厂新鲜水用量减少40-60以上,建材企业新鲜水用量减少70以上。果汁、造纸企业新鲜水使用量减少60-90以上,减少COD排放量80以上,节约废水处理系统能源消耗20-4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100。

废钢渣、废铁渣、废矿石、尾矿、建筑固体废弃物及给水处理厂污泥的再生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相关行业对新鲜砂石、矿产资源及化学药剂的使用,而且可以同步减少工业固废的产生量。预计在“十二五”末期,通过资源化实现实现废钢渣、废铁渣产生量减少50以上;废矿石、尾矿产生量减少10-20;建筑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减少10-30;给水处理厂污泥净产生量减少90以上。

计划到“十二五”末,全省城市及杨凌示范区全年优于二级空气天数达292天以上;环保重点城市(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延安)市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余设区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较“十一五”末有所下降。受保护国土面积较2010年有所增加;森林覆盖率达到43,森林蓄积量达到4.7亿立方米;国家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比例达到50以上;环境问题突出的村镇基本得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到2015年,全省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5以上,将带来可观的新创经济效益。

(二)资源产出效率和节能降耗效益

循环经济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大量消纳各种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生活废弃物,从而减少对一次资源的需求。因此通过本规划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不会对我省资源的供需状况产生不利影响。资源产出指标包括水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和矿产资源产出率提高比例等。规划中资源产出指标是以全省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稀土矿、磷矿、石灰石、沙石等)进行计算。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工业产品加工度提高,附加值提升,势必带来资源利用率上升,资源产出率提高。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可充分保证上述资源产出指标的完成。初步测算到2015年,我省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提高比例、能源产出率年均增长分别为0.98、3.5。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计划到2015年,全省单位GDP能耗降低16,年均下降3.42,由2010年的1.129吨标准煤下降到0.95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工业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预计“十二五”节能量3300万吨标准煤,年均节能660万吨标准煤。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手段,通过出版物、公益性广告、展览会、现场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循环经济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循环经济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循环经济。教育部门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保洁光荣、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形成全民参与循环经济的良好局面,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和扎实的群众基础。

建设教育宣传基地。加强对典型循环经济企业和园区的宣传,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循环经济特征明显的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搭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平台和教育培训基地,增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感性认识和直观感受,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发展。

(二)完善地方法规

认真贯彻执行《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建立和完善我省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如《陕西省清洁生产条例》、《陕西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陕西省节约用水条例》、《陕西省政府绿色采购与居民绿色消费实施办法》等法规,形成较为完善的地方性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

(三)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合理确定全省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制订和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排污权转让交易,使环境容量得到优化配置。

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资源有偿使用原则,严格征收各类资源有偿使用费,完善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制度。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严格足额征收排污费;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修改完善现有的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征收生态补偿基金,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建立节能节水产品审计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能源审计和对标活动,强化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有机标志食品和绿色企业管理,建立国际认可的“可循环”产品标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包括产品认证、企业认证、质量监督和诚信监督等方面制度。

建立指标评价、统计核算、考核奖励制度。各地、各重点行业结合各自实际,加强对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和统计核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