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企业单位 >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6/9/30 15:22:00 浏览:2458

延安清洁公司,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陕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陕西省人民政府信访局。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为推动我省循环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决策部署,制定出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资源有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全面启动

1、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通过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理论和有关方针政策,全社会对循环经济的深刻内涵、发展理念和基本特征有了全面基本的了解,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楚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法规制度。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和出台了《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等一系列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促进了我省循环经济发展。

3、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按照国家对循环经济试点的要求,榆林市、杨凌示范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西安物资回收利用公司、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同时,在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选择了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韩城龙门生态工业示范区、陕西神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等23个园区、企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城市、园区和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为我省在企业、行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组织推广循环经济创新技术。在电力、煤炭、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一些资源型、高耗能企业,组织开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活动,推广了一批潜力大、应用广的循环经济创新技术。成立了循环经济研究会和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等专门从事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咨询和技术转化的研发机构,促进了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建设。

5、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先后实施了煤油气盐综合利用、兰炭综合整治、粉煤灰综合利用、陕南尾矿渣综合利用、煤矸石发电等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组织认定了近300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在一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初步形成了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在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分别形成了规模不等的循环经济集聚区。

6、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省发改委等部门组织编制了《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规划》、《安康旬河循环经济规划》,榆林、咸阳、汉中、铜川、延安等城市编制了市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勉县、白水、西乡县等编制了相应的县(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龙门生态工业园、锦界工业园、宝鸡市留凤关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一批工业园区结合自身特点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编制全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二)循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1、资源产出指标。“十一五”期间,能源产出率提高66,资源产出指标明显提高。

2、资源消耗指标。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416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129吨标准煤,累计下降20.25,完成国家要求20的约束目标。

3、资源利用指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2005年的33提高到55,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10提高到6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产业,积极挖掘废旧物资、旧家电等“城市矿产”资源,“十一五”累计回收废钢铁、废塑料、废纸、废橡胶达1430万吨,相当于节约能源2000万吨标准煤。

4、废物排放指标。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首次实现双下降后,2009年比2008年分别下降9.56和4.23,二氧化硫排放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2010年,全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78.77万吨和30.77万吨,比2005年分别下降12.55和12.18。

二、“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发展循环经济既面临着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

循环经济理念和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并在发达国家得以全面实施。国家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将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切入点,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投资、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和宏观环境。“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和企业、园区、社会各层面推动循环发展。国家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约束性发展指标,迫切要求各地区各行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和汉丹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力度,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我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面临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生态容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解决能源资源大规模开发带来的局部生态环境问题,保护陕南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都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又面临着思想认识不到位、保障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不足、激励政策力度不大、监管措施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和困难。传统的发展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应对面临的挑战,推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要求,以提高资源产出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实施重点工程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和循环型社会,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运用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金融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节约资源,进行清洁生产,鼓励社会公众转变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

2、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构建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制度创新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

3、坚持统筹规划与循序推进。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模式,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在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对原有的生产消费体系进行创新改造,对新建项目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形成布局合理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循序推进“四个结合”:大循环与小循环相结合,专业科研平台与群众创新相结合,关键技术与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

4、坚持示范带动与重点突破。发挥试点企业、试点园区和试点城市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循环经济由试点向示范推广转变,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在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效果明显的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推动全省循环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体系、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融合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和社会循环经济,从企业、园区、区域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形成全省布局合理、互动发展、协调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逐步丰富和完善,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展,三次产业循环经济互动局面基本形成。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再生利用比例有较大提升。“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规模明显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城市垃圾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能源产出率年均提高3.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

——资源消耗量大幅降低。节能、节水、节电、节材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电耗分别达到0.95吨标煤/万元、1.418吨标煤/万元和823.3千瓦小时/万元,较“十一五”末分别下降3.42、4.34和5.53。

——废物排放量明显减少。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国家要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COD静态消减7.6,二氧化硫静态消减7.9。

主要指标:根据国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省实际,细化了“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了四大类13项具体指标,见表1。

表1陕西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项目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资源产出指标

能源产出率

万元/吨标煤

0.886

1.053

3.5

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提高比例

5

0.98

资源消耗指标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1.129

0.95

3.42

单位GDP电耗

千瓦小时/万元

1093.94

823.3

5.53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1.77

1.418

4.34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立方米/万元

176.74

132.56

5.6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亿吨标煤

0.89

1.9

16.38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3

0.55

1.9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54.66

65

3.53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