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下设单位 > 正文

【泊头记忆】河北泊头师范学校史略

发布日期:2021/11/20 15:05:33 浏览:3326

诬告学生捣乱,说校维会关上学校大门限制学生自由,禁闭教员等。省政府责成交河县长刘养岩到泊师查处。学维会引导他到各教室观看,但见讲课听课秩序井然。刘养岩哑口无言,据实上报,被省府免职。为了争取各界的同情和支持,学生主动和泊镇驻军联系,争取他们保持中立,驻军东北军第五混战旅旅长李福鹤表示谅解,不加干预。

教育厅包庇桑丹凤,学潮斗争中由泊镇转到天津,斗争对象由桑丹凤直指到教育厅长张见庵。校维会派学生代表带上从庶务课清查出来的贪污凭证到教育厅请愿,坚持要求撤职查办桑丹凤。教育厅拒绝学生要求并扣押了第五次赴津的学生代表陈渐逵、杜庭瑞、王汝俊等三人。消息传回泊镇,学生义愤填鹰,又陆续派了七次代表赴津与教育厅斗争。

地下党支部书记张剑也曾做为赴津代表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他见教育厅态度强硬,便灰心丧气,产生动摇,不辞而别,改投国民党军官学校去了,被开除党籍。随后调整了党支部,吴建华任书记,孟克让任委员,增补李荫章为委员,继续领导学潮斗争。

学生代表抵津后,了解到新闻界和省教育厅有矛盾,就拜访了《益世报》主笔张季鸾和《天风报》,说明了泊师校长的贪污等问题,控诉了教育厅长包庇校长和违法拘留学生的行径。报馆表示同情和支持,连篇发表消息、社论,发动社会舆论大力抨击教育厅,声援泊师学生。

一九三一年五月三十日《益世报》载:“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校长桑丹凤、教务主任贾济川素行不端,对于学生犹力事压迫。最近该校同学,忍无可忍,乃发表宣言,并派代表赴省教育厅请愿撤换,另请贤能”。六月十六日《益世报》以《省立第九师范风潮扩大、教育厅拘留学生尚未释放,学生将分向平津呼迂》为题,指控桑丹凤和教育厅,并准备拍照桑伪造的收据,在报上刊登,以图大白。六月二十三日《益世报》以《荒谬绝伦!!!教育厅拘押学生!迄今已十五日矣,学生代表赴平谒张请愿》为题,激烈抨击省厅。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五日《益世报》分别以《教育厅与约法》和《拘禁学生之心理》为题,引证国民党本月六日才颁由

布的《中华民国训政约法》,从法制角度抨击教育厅的违法行为。学生代表还到河北省政府控告桑丹凤和张见庵,并起草了呈文,分送南京中央监察院、北平张学良行辕和省政府与省法院,桑丹凤,委派高树荣代理泊师校长。

校维会认为高树荣不相适宜,拒绝他入校。教育厅认为泊师学生违抗命令,派省厅督学张式奎来泊查处。张式奎来泊后亮布告恐吓学生,第五混成旅旅长李福鹤也奉命为张撑腰,对学生施加压力,带上全副武装的卫队到泊师训话。

在当局的压力下,校维会内部产生了意见分歧。投降派散布失败论调和恐怖情绪,有些同学意志涣散,大部分同学离校回学。学潮斗争面临失败的危局。地下党支部决定甩掉张式奎再赴天津请愿,不达目的誓不返校。省厅张见庵被迫答应收回开除学生,解散学校的成命,学生代表为防止厅长食言,要求厅长立下字据,并宣布绝食。《益世报》、《天风报》又发表消息抨击张见庵。后来,教育厅第一科科长刘诵卿“以人格担保”的谈话登在报纸上,学生们才宣布复食,七月十四日,教育厅买了团体火车票送学生返校。至此,历时六十天,震动燕赵大地的泊师第一次学潮斗争胜利告终。

驱桑斗争胜利以后,教育厅委派杨玉如任泊师校长。因学潮斗争,泊师推迟到九月份开学。就在这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

泊师党支部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壮大党的力量,发动群众开展合法斗争,领导抗日救国运动。

一九三一年秋季开学至一九三二年秋季是泊师地下党的全盛时期。党员最多时达到二十三人。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抗日救国热潮如火如荼。

党支部发展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盟”,党员以盟员面目出现做发展党员的工作。还组织了若干个合法、公开的学生团体:“学生自治会”、“社会科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读书会”,这些组织主要由党员来领导。党员范泽博任学生自治会主席,路一任副主席,孙明图任秘书。卞敬修领导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孟宪周任消费合作社主任。消费合作社一方面方便师生,一方面积极经销革命和进步书籍,传播革命进步思想。

这个时期,泊师进步学生学习马列主义蔚然成风。《资本论》、《国家与革命》、《大众哲学》等成为这里的畅销书。学生们争相阅读,如饥似渴,甚至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中间派学生乃至落后学生的案头、宿舍也要摆上几本进步书籍装璜门面,否则便臭不可闻,没人搭理。

地下党支部通过学生自治会成立了泊师“抗日救国会”,并以此基础发动群众成立了“泊镇各界抗日救国会”。进步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宣传抗日、抵制日货,向平津等地的救国会,要来了日货目录,大量翻印分发到各界救国会,对泊镇居民和附近农民宣传提倡国货,不买日货,劝说商人不买日货,经营国货,组织纠察队在火车站和运河码头查禁日货,进行登记查封。

一九三二年上半年,斗争了泊镇商会会长尹宝珍,尹是泊镇最大的日货商,为了教训首恶,儆戒其余,泊师救国会组织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纠察队,在纠察队带领下,泊师学生游行队伍涌进尹宝珍家,揪出了尹宝珍,把他团团包围,高喊口号、揭发罪行,给他脊背贴满标语,还浇了他一头浆糊,尹宝珍眼镜掉在地上,狼狈不堪。事后尹宝珍跑到天津日本领事馆告状,日方同河北省政府交涉,省政府竟下令解散泊镇各界救国会并禁止抵制日货。泊师学生包围了省府派来宣布命令的官员,质问他:“是爱国还是卖国?”“没有中国人的良心?可耻不可耻?”骂他是饭桶“、”“混饭吃的”,这个官员吓得当众承承认自己是“混饭吃的”,灰溜溜地跑掉了。

面对蓬勃开展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泊师学校当局采取了两面手法。杨玉如是国民党员,他所聘任的训育、教务人员大都也是国民党员。学校当局执行了蒋介石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但是慑于进步、爱国运动的压力,表面上不干涉学生活动,暗中却伺机采取对策。

地下党发展壮大组织,学校当局则拉拢收买反动学生,操纵学生中的国民党员和桑丹凤时期的“保皇分子”,组成了一个“渤海学社”,搜集进步学生的情报,发展反动势力。在学校里形成极为明显的进步与反动针锋相对的两个阵营。

一九三二年十月,第二次学潮斗争爆发,导火索是抗日募捐。学校当局为了表示抗日,发动师生员工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募捐。地下党支部认为,募集到款项也到不了抗日前线,照例让国民党发了国难财,可是完全拒绝会脱离群众给反动派造成口实,所以决定不可不捐,不可多捐,并把这一态度通知了进步教员王志之。结果每个教员只捐了五角。

一天早饭后,黑板报上登出了一篇题为《学生热心救国、救员冷水浇头》的文章,指责教员薪金高捐得少是给热心救国者冷水浇头。教员看后认为这是训育处的侮辱之词,宣布罢教,抗议校长,要求更正。校长把全体师生集合在大礼堂开会,说了一些调解话,实际偏袒训育处。美术教员朱晓峰发言申述理由,训育员陈鲁仲进行辨驳,王志之接着上台痛斥陈鲁仲,抨击国民党不可信赖,一语击中要害。散会后教员继续罢教,杨玉如校长也发表声明引咎辞职,想以此相威胁。党支部开会分析了这场斗争的性质,认为这是广大师生爱国与国民党投降卖国的斗争,决定站在教员一边,支持教员对学校当局的斗争。训育主任授意反动学生到各班串联,发起挽留校长签名的活动,各班在党支部的宣传影响下绝大多数拒绝签名。这就使不校当局恼羞成怒,于是对学生采取了赤裸裸地镇压行动。

学校当局勾结当地驻军——骑兵二师,师长张德成带兵到校进行镇压。反动军队荷枪实弹包围了学校,说是泊师从江西开来了红军。训育员陈鲁仲提着盒子枪指挥抓人;忠于学校当局的反动学生,胸前挂着白布条,手持童子军棍,带着士兵搜集进步学生,把学生绳捆索绑关押到学校接待室,后来又转移到教员小饭厅,门外由骑兵站岗。被捕学生面对学校当局的这一野蛮行径,怒火满胸,高声齐唱音乐教员王君瑾创作的救亡歌曲,以示抗议,并以歌声鼓舞党团员、盟员和进步同学继续斗争。

第二天下午,学校当局宣布开除十八名学生,其中被捕的十四人,即:梁献庭、徐砚海、刘春槐、王华田、辛福增、姜恩波、田景和、贾树清、吴永绅(建华)、于学楷、苑玉珍、杨峰、王锡珍、宗吉庆、逃脱的四人:范泽博、李凤瑞、孟克让、张宏旭(路一)。十八人中党团员十六人盟员二人。

接着学校当局开除了带头拒绝签名的学生十一名:张逸浍、杜海龙、王鹏、史敬武、李乾文、孟宪周、叶宗汉、王怀景、王桐、和玉华、路顺兴。

这次残酷的镇压,除了李荫章、陈宝恒、张德馨、任庆山等困休学幸免,其余党团员大都被开除了。学校当局的这一暴行,激起了革命师生的强烈不满,赵宝瑾愤然退学,进步教师被迫出走。国文教员王志之为了揭露反动派,写了报告文学《十圆爱国》在北方左联刊物《文学杂志》上发表,后又以泊师学潮为原型写了中篇小说《风平浪静》。这本书发表后,引起许多革命作家的重视,在上海的茅盾先生以笔名“丙申”发表题为《今日的学校》的书评,鲁迅先生还亲手予以推销。

第二次学潮斗争被反动派镇压下去了。但是,泊师学生的爱国革命精神是永存的,党在泊师的巨大影响是反动派抹不掉的。第二次学潮斗争失败后的当年年底,泊师党支部又恢复建立起来,继续领导泊师师生开展抗日爱国革命活动,一直到抗战爆发学校停办。

一九三四年春,学校当局又一次勾结当地军警镇压学生运动,开除了一批党员学生;刘国屏、王鸣铎、李桂忠(广文)、陈连岗、邵申元等。以后学校仍旧零星不断地开除进步学生,方式是:放假后给学生家长去通知,以学生操作不端名义除名。

泊师地下党对津南地区党的建立、发展和革命斗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首先,泊师党支部发展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团结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和左联,教育和影响了泊师广大学生和教员。这些革命和进步的师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战争中、抗日战争以及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走上了革命道路,接受了革命的考验,为中国革命、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许许多多当年泊师的学生阶级解放、民族利益含辛茹苦、赴汤蹈火甚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许许多多泊师的学生成为党政军各方面的高级负责干部。

其次,泊师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尤其是两次轰轰烈烈地学潮斗争,打击了落后、黑暗、反动的势力,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泊师地下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建立发展党组织同反动派斗争的策略、方法为党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泊师地下党的革命活动,还直接为津南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培养了干部。泊师地下党及其进步学生起到革命的火种和酵母的作用。泊师党支部在校外开展了工运、-农运和知识分子的工作,建立了泊镇地区的农民支部、工人支部。第二次学潮斗争被开除的学生,有的被党分配到北平、天津一带工作,有的去唐山一带参加了抗日义勇军,有的回本县从事建党革命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津南地区和津南六县的早期党组织或第一任县委主要成员都是由泊师学生创建或组成。

交河县委,建于一九三三年七月,第一任县委书记是叶宗汉(泊师六班学生);第二任县委书记是南汝岗(七班)。

张德馨(六班)一九三三年春于献县沙洼镇建立党支部,贾树清(六班)与鲍祖谦建立中心支部后,由吴建华(六班)帮助建立了献县县委。

南皮、东光两县联合支部,书记是辛福增(四班),辛福增被学校开除后回到南皮,与东光县王鹏(五班)接头,发展了泊师一班学生李廷续、傅炳瑞、姜春田入党,建南皮、东光联合支部。

阜城县中心支部,被泊师开除的学生梁献庭(三班)、杜海龙(六班)、史敬武(五班)建立,梁献庭任书记。

枣强县党支部,由泊师开除的学生党员于书楷(七班)建立。

安平县党支部,由泊师开除的学生党员田景和(五班)建立。

宁津县委,由吴建华帮助建立,书记是李荫章(六班)。

泊镇工委,一九三三年初建立,张逸浍(六班)任工委书记,南汝岗(七班)曾任宣传部长,王绍文(四班)、苏成章(七班)曾任委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