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下设单位 > 正文

圣地延安:打响金融扶贫攻坚战

发布日期:2016/9/23 23:19:29 浏览:623

延安市金融办,圣地延安:打响金融扶贫攻坚战 金融扶贫、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日本可能打响第一枪、四大攻坚战。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快速登录

0

圣地延安:打响金融扶贫攻坚战2016-09-2210:49:18谢利冯薇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冯院宏在大棚内向安塞农商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蘑菇种植情况。谢利摄

在高家峁村委会,一位姓陶的中年妇女正在使用“助农E终端”为村民办理小额缴费和存取款业务。谢利摄

安塞农商行负责人介绍该行扶持高家峁村的情况。谢利摄

引言: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并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踏上这片圣土,在重温延安革命光荣历史,缅怀先辈英雄事迹的同时,深入走访当地贫困农户和金融机构,切身感受到当地信用合作社、农商行等农村金融主力军,发扬勇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长征精神,在扶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延安市区一路向北,车行不到半小时,记者一行到达安塞。今年才撤县为区的安塞,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人口却不足18万,有着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

记者了解到,安塞目前有省定贫困户3000多户,贫困人口8000多人。按照年初部署,今年底之前将全部脱贫。显然,要完成这一任务并不轻松。

“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这是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社此前提出的响亮口号。省联社延安办事处王忠明主任对记者表示:“金融扶贫重在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的金融环境,带动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农信社、农商行作为支农金融主力军和当地业务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对此责无旁贷。”

而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了解到,通过发挥优势构建保障机制,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在延安,以安塞为代表的贫困落后村镇,如今已形成各具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并涌现出一批脱贫致富的标杆。

从“放弃村”到“示范村”

“这个村原本是要全部移民搬迁的,现在却成了我们重点支持的现代农业示范村。农民脱贫致富离不开好的带头人。”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的山路,记者来到沿河湾镇高家峁村的一处荒山顶上,同行的安塞农商行行长白春亮指着风尘仆仆赶来的村书记白成元说。

这位身材魁梧的西北汉子,曾有过多年在外经商打拼的经历,回到家乡后,凭着人品、能力被村民推选为村书记,并带领全村走上了一条“现代愚公移山”的致富创业之路。

“我们村常住人口1200多人,但青壮年都出外打工了,最少的时候村里只剩下200多人。小伙子娶不上媳妇,姑娘想嫁到外面去,留不住人……”白成元回忆说。

由于自然条件差、可耕地少、农户居住分散,当地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存在局限性,但却非常适合小户散户的发展。在得到县级包扶部门和农商行的支持后,他带领村民开始平整土地,自修道路,拉电引水,自主创业。经过两年艰苦努力,已形成了以山地苹果、大棚蔬菜、舍饲养殖为主导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截至2015年,全村累计发展山地苹果540亩,山地大棚36座,规模以上养羊场2个、养鸡场2个。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之前的4000元,增加到12500元。

白春亮告诉记者,高家峁村是该行实施“试点带动、整村推进、产业多元、长短结合”支农方针的首批试点村。由于果树种植周期长,他们引导村民采用大棚种植蔬菜,并对缺乏启动资金和资金周转困难的菜农提供贷款支持。从2014年至今,已累计向该村发放助农贷款46笔432.5万元,仅去年一年就为13户资金周转困难的菜农现场发放了65万元贷款,新建大棚13座,户均收益都已接近10万元。此外,高家峁村在农商行的支持下还充分利用外出农民工的技术、经验等能力发展起了以酒店连锁、工程机械、建材卫浴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解决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面对着曾经荒草丛生、现在已被果园、大棚以及养殖场点缀的山地和沟壑,白成元满怀憧憬地告诉记者,如今村里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一个集生态流域治理、土地节约高效利用、扶贫开发、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示范园区。“将来不仅能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还能解决村里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的养老、就医、子女就学问题,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外出打工的农民回家。”

返乡大学生变身蘑菇种植大户

记者是在冯院宏家的蔬菜大棚里见到这位种蘑菇的大学生的。毕业于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会计专业的他,在外闯荡了几年后,2015年回乡结婚的时候,正好赶上村里号召农民自主创业,同时,安塞农商行针对像他这样的大学生、返乡民工自主创业提供不超过8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安业贷”。于是,冯院宏决定留下来,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去年我贷款7万元建起了1个蘑菇大棚、1个蔬菜大棚,效益还不错,这不,已经还了5万元。”冯院宏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对记者说。除了家人帮忙以外,他还请了村里的人当帮手,付给每人每天100元工资。他说,希望明年再建几个大棚,那时候规模效益就能显现出来。虽然做农民要比在城里打工辛苦,但是能够在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和父母妻儿以及乡亲们在一起,共同奋斗,冯院宏觉得“心里踏实,并且有成就感。”

记者了解到,安塞农商行在金融扶贫工作中,讲究“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为此,他们积极开展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创新,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特点、资源特色,根据贫困户和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特点,量身定制利率适当优惠、贷款期限灵活、还款方式多样的信贷产品,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在他们开发的十款区域信贷产品中,有5款面向农业产业发展。除了签署“安业贷”外,还有以惠农“一卡(折)通”为质押物、单笔授信不超过5万元的“安惠贷”;以棚栽业、山地苹果、养殖业等主导产业为发放对象的“安农贷”,授信金额最多100万元;有针对辖内的产业户有资金周转需求、授信额度不超过20万元的小额农户信贷产品“安富贷”(富秦家乐卡)以及用于在县扶贫局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单笔不超过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安扶贷”。

近两年来,该五款涉农系列信贷产品共发放4377笔7.4亿元,有力支持了安塞县内农户的自主创业,促使大棚、养殖、果树以及文化业形成了规模。

“双基联动”推进普惠金融建设“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居住分散是这里的主要特征,加上金融机构覆盖率低、专业人手少、信息采集难等问题,使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非常薄弱。”安塞农商行长白春亮指着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对记者介绍说。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塞农商行深入开展“双基联动”工作,即通过基层银行与基层村级组织的合作,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增加涉农贷款投放,提高精准扶贫力度,推进普惠金融建设。

在高家峁村村委会,记者看到“双基联动工作站”的外墙上,挂着分别由安塞农商行当地支行行长和村支书、村会计担任的专职与兼职联络员照片、电话。屋里,一位姓陶的中年妇女正在熟练地为村民办理小额缴费和存取款业务。而她手中操作的是陕西农信机构的自助设备“助农E终端”。据了解,目前全省101家县级机构开通了助农服务点1.7万户,累计布放“助农E终端”1.3万台,为农村地区提供了便捷、安全的支付结算服务,农村地区客户现金存取、转账汇款、账户查询、存折补登、代理缴费等业务足不出村便可办理。

与此同时,村民的贷款、授信工作在“双基”工作站就可完成,贷款发放周期缩短,流程简化,利率优惠。在房间一侧的档案柜里,记者看到支行为每位村民建立的信用档案和授予的信用评级。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取出一份花名册对记者说:“这是目前在我行有贷款的46位客户的详细档案。”

记者还了解到,2006年10月,由农信银清算中心开发的第一代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上线运行,2007年陕西联社即接入该系统。这为陕西省农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异地实时资金清算奠定了基础。10年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处理各类支付清算业务累计突破20亿笔,清算资金超17.8万亿元。

白春亮自豪地表示,在农村地区,安塞农商行在结算方式和结算手段方面甚至超过了县内的商业银行,全辖近90的机构网点开通农信银电子汇兑和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此外,依托农信银共享手机银行平台和共享网上银行平台,该行手机银行用户已达12360户,网上银行用户已达6451户,移动支付和网上支付比重不断攀升,并日益成为大力推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HN666)看全文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圣地延安:打响金融扶贫攻坚战》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圣地延安:打响金融扶贫攻坚战》相关参考资料:
扶贫攻坚战打响、扶贫攻坚战、打响去产能攻坚战、金融精准扶贫攻坚战、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中国扶贫攻坚战、延安圣地河谷、革命圣地延安、圣地延安 心灵之旅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