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百姓生活 > 正文

美国青年于延安窑洞内结婚在华生活数十年见证新中国变迁

发布日期:2019/12/25 10:55:15 浏览:952

要参加中国革命的,结果把他们全放到这个金色的贫民窟,就是他这个物质上是金的,但是精神上那就是贫民窟里边儿。人活着不光是为了吃穿,吃足了、喝饱了,吃足了,躺在一边打呼噜,那是猪性,不是人性。

解说:彼时,阳早和寒春并不知道,他们的这张大字报,成为了在华外国专家的第一份大字报,***还亲自做出了批示。这不仅让阳和平的父母兴奋不已,也开启了在华国际友人革命的新篇章。阳早和寒春也加入了外国专家在华最大造反组织——白求恩延安战斗队。

阳和平:你可以从他的批示里边能看出他非常激动:“我同意这张大字报,外国专家和其子女要和中国人完全一样,不许两样!”底下带着点的。后来他又加了一句,也不知道是当时加的,还是过一小时后加的,“凡自愿的要这样做。”就说你刚开始那个,就是那种感情,真是心相连的。哎呀真是,要没有文化大革命,他(俩)在中国呆不下去的。

这些都是,文革的时候我们就看这些东西挺多的,文革中出来的,你看这在香港买的嘛,1950年。这后来,有的在那个政治书里有嘛,但是有好多没有啊。文革时候的那个像章啊,你看。

记者:哇,这么多呢。

阳和平:啊,对啊,你看。当时文革的时候,各种,他就给你放一大箱子,都是文革时候出来的。

记者:你们戴的是戴在身上吗?

阳和平:戴在身上是小点的,不是那种大的。

视频片段:著名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分别发表了对中国人民充满革命友谊的讲话,他们热情赞颂***思想的无穷威力……

解说:1960年代,正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的十年。法国5月风暴,美国嬉皮士运动兴起,日本、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多地都爆发了红色革命。激情、愤怒、叛逆,成为一股无法阻挡的潮流。在这些对现实不满外国青年们眼中,来自红色中国的革命正是他们理想的乌托邦。1966年,寒春的哥哥韩丁在美国出版反映中国土地改革的长篇纪实文学《翻身》,引发了强烈反响。阳和平和他的父母也为身处革命中心感到无比自豪。

阳和平:《翻身》这本书影响还是很厉害的。《翻身》这本书被编成了话剧,在美国演,对外国人演这个《翻身》的话剧。

完全支持,全力投入到里边。然后呢这个,当然了复杂,那个斗争非常复杂,他们经常开会讨论问题啦什么东西。那外国人这边也争得一塌糊涂。我记得我跟我爸争论过,比如说把刘少奇打成特务叛徒工贼什么之类的,我父亲觉得有证据,我就觉得好像有点勉强。

解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成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破冰之旅”,“万恶的美帝”突然成了中国的友邦,。此前一直为自己的美国身份感到自卑的阳和平开始对家乡美国产生了好奇。

阳和平:1971年,连我们工厂老工人都学英文,大家都有学英文热。当时我记得我爸爸说了,这个跟美帝国主义和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也特别吃惊。

解说: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在华的国际友人也被批准回国。22岁的阳和平第一次回到了从未踏足的家乡美国。原本在中国就是工人的阳和平,在美国当了一名资本主义工人。

阳和平:干了两个月,一天老板回来说下礼拜你别来了,我说怎么了?他说我们不需要你了。我做错什么了?你没做错什么。那为什么不要我了?我们不需要你了。那我怎么办?那不是我们的问题。天塌下来的感觉,哎呀简直是太绝望了,没工作了,我房租怎么交,我(这)伙食怎么办,就是那个环境完全不一样。它是个人主义,它就是各管各的,人们之间非常客气,有隔阂。但同志们之间的,工友之间,没有那种隔阂。我怀念***时代,我怀念当时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在工厂里边,工人们那种大家是平等的,在美国工厂里边没有,在这个其他地方都没有。

解说:1981年,阳和平进入美国一所大学学习经济,与此同时,他的父母阳早、寒春也终于又回到了他们热爱的事业,在北京郊区昌平的一座农场里养牛。

阳和平:这个院子,过去呢他们是,他们住在这,这前边最东边那间屋子里边有车床、钻床,各种工具,整个儿一个屋子,然后后院那边就是一个制造间。他们是满怀信心的,要大干一番,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最后全军覆灭,外资进来,你自己生产的根本比不上外国的产品,外国的生产的这个农机具比中国的质量好,价格要便宜,中国自己要生产完全可以的,就说这个,它主要是发展道路不一样。

解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年过半百的阳早、寒春,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了用武之地,在最后的岁月里,他们只能守着北京郊区的农场,见证着自己奉献了一生的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国家飞速的发展、变迁。2003年,阳早去世,2010年寒春去世,根据两人的遗愿,阳和平将父母的骨灰撒在了延安,他们最初革命的土地上。

阳和平:他们现在把它变成一个教育基地,变成一个博物馆式的,他们准备把它变成一个更大的地方的一个展览,但是难说呢,这地方要拆迁了。

解说:2005年,阳和平回到中国定居,对这个已过花甲之年的洋二代来说,眼前这片他出生、成长的土地,还有很多未知需要探索

上一页  [1] [2]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