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百姓生活 > 正文

延安整风:巩固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史地位

发布日期:2022/10/24 22:05:27 浏览:121

来源时间为:2022-10-19

摘要:延安整风运动不仅解决了党的建设的思想路线问题,同时通过对《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党报的改版与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及其运用路径指明了方向,对新时代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延安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舆论工作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自1941年起,党内广泛开展整风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稳固思想根基。这一时期对党的新闻事业的调整与探索,抓紧了思想宣传的主阵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地位,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新时代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全面领导

延安整风运动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坚持党性原则方面曾出现了一些问题。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统一领导,是改变党性偏离、政治意识淡薄的必然要求。

锚定思想根基,夯实政治建设压舱石。宣传部门的一些领导受“左”倾错误路线影响,办报办刊中表现出缺乏党性修养和政治意识的问题。1941年,***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以《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拉开了整风运动的序幕,引导全党自上而下依次开展思想上的革命。党中央组织博古等宣传部门领导参加党的理论教育以统一认识,并选派陆定一等信念坚定、头脑清醒的同志参加到新闻舆论工作整改中,起到了统领提携、纲举目张的作用,工作局面焕然一新。

凝聚高度共识,弘扬全党办报新风尚。1941年至1943年间,日军对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残酷“大扫荡”,我党不仅要同敌人进行军事斗争,还要进行思想战线上的斗争。为推进党的宣传深入人心,1941年5月,党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后更名为《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发挥“喉舌”作用,将党的新闻政策和社论方针迅速刊登并传播学习,凝聚全党共识。同时,进一步提出党的各级机关都应当高度重视并发挥报纸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武器作用,号召全体党员参加办报办刊工作,大力弘扬全党办报的新风尚。

围绕中心工作,紧抓思想宣传主阵地。《解放日报》在创刊后的一段时间,也曾出现偏离报道方向的问题,从5月至12月,共发表了217篇社论,其中国际问题占比64.1,对党内重要会议、领导人讲话缺乏关注,对边区建设、国内战争漠不关心,报道内容远离了党开展的中心工作。1942年,***同志亲自领导了《解放日报》的改版,于9月至10月间接连发出指示:“务使报刊宣传服从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将“不完全的党报变成完全的党报”。而后及时调整《解放日报》报道重点,发表了不少宣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社论和文章。

当前,随着国内外多元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闻舆论工作全过程中强化党性原则,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成为一道重要课题。军事新闻工作者必须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强化党性观念,确保任何情况下保持清醒头脑,不折不扣准确传递党中央、中央军委声音。

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夯实党管新闻的阵地依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事业要始终反映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坚持人民至上。因此,践行群众路线,倡导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是避免思想滞后,群众根基不稳的迫切需要。

教育先行,深化团结群众的价值认同。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的队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至1940年由最初的3万多人发展至80余万人,其中不少追求进步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参与了党的新闻工作。他们虽有高度的革命热情,但在开展工作中,身上还带着旧社会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遗留,往往“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整风运动中开展的教育与思想解放,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升了思想认知水平,能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能够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真切倾听百姓呼声,放下身段去解决群众困难,教育启迪群众自觉投身革命。

深入调研,推动指导群众的消息传播。1942年,中宣部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中指出“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每天与数十万的群众联系并影响他们。”整风运动期间,全党大力展开以张闻天带领的“延安农村调查团”为代表的实地调查,将新闻舆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始终对准群众。通过群众办报,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大生产运动,宣传劳动模范,“把注意力放在中国抗战、我党活动、根据地建设上面,反映群众的活动,充实下层消息。”加强了党报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增强战力,构建服务群众的队伍保障。延安时期,基层通讯员是保障报刊发行、充实报刊内容的基础性队伍,也是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依靠党报的信息扩散力,各级党组织形成了广大的通讯员网络,真正深入基层一线,凝聚了极为强大的战斗力。至1944年11月,在群众中发展起来的通讯员队伍已近2000人,其中工农兵通讯员有1100多人,为报纸提供的地方消息,占消息总数二分之一以上,为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巨大贡献。

革命战争年代,新闻工作依靠走群众路线取得了对敌斗争的丰硕成果,新时代要做好军事新闻传播工作,同样离不开发挥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基层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军事新闻传播要履行好对内凝魂聚气、对敌攻心夺志、对外争取舆论主动的光荣使命,就要把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落实到全媒体时代的军事新闻传播全过程,厚植于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基层官兵之间,让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有坚实的阵地依托。

三、以改进文风为抓手推进新闻舆论工作的系统创新

文风不是小事,从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延安整风运动中改进文章形式内容,彰显中国作风气派,成为了扭转新闻工作内容失真、形式匮乏的关键举措。

聚焦报刊内容真实性。新闻的本源是事实,然而整风运动前,一些编辑记者为博人眼球,在新闻采编中出现主观臆断、道听途说的错误,作为新闻生命的真实性被抛却脑后。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解放日报》曾刊登一篇题为《鄜县城内家家户户纺纱声》的新闻稿。实际上,鄜县并无纺车,又何谈家家户户纺纱声。整风运动重新将真实性列为新闻的第一属性,坚决拒绝未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文艺生动。

加强报道编排创新性。整风运动前期党内报道生搬硬套《真理报》《消息报》及《大公报》等的方针理念,每天坚持发表一篇社论,报道格式固化老套,内容空洞乏味。***同志认为,我们新闻报道的形式内容,必须要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因此,通过注重提高报纸各栏目的编排,打破固定写法格式,报纸版面轻松活泼了许多,报道形式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基本革除了教条主义的表现形式,为创建良好的新闻文风奠定了基础。

推进语言形式通俗化。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能指导群众思想,就必须让老百姓一看就懂。整风运动中要求学习季米特洛夫的宣传思想,讲话力求一针见血,“使普通工人能够决心跟你走”。要求学习鲁迅的文风,“写不出时不硬写”。延安整风运动后的党报,着力贴近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力求语言文字通俗易懂,大胆使用了陕北方言、口头语,如“美得太”“婆姨”“咋、怎”等,还改编了陕北秧歌、信天游等进行传播,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当今世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以跨时空、交互性、开放性为传播特点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党的新闻工作者需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创新为要,运用最新的传播技术、最富时代感的传播形态,发出最动听的中国声音,讲出真实感人的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这是对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新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姜兴华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