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百姓生活 > 正文

浅谈延安时期党的妇女教育工作

发布日期:2016/3/20 1:52:19 浏览:75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妇女政策使边区妇女翻了身,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的政治热情,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延安时期的妇女运动,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典范,***同志称赞“延安妇女运动是全国妇女运动的推动机”。

1935年,西北地区的妇女运动已粗具规模,为了进一步统一党对妇女运动的领导,中共西北工委和陕北团委决定成立全省妇女代表大会筹备会,并于1936年1月召开了陕甘全省妇女代表大会,规定了筹备会的性质与宗旨,并颁布《妇女代表大会组织大纲》。《大纲》提出:“妇女代表会是广大妇女群众自己的革命组织,凡女工、农妇、女学生、女职员及一切革命的妇女,不论她的社会阶层,只要她是革命,都可参加到妇女代表会里来。”同时规定了区、乡两级妇女代表会的组织办法,即:“区妇女部长,支部妇女干事,团的青妇干事,工会女工部长应当参加同级妇女代表会的主席团”,“乡妇女代表会每月开一次;区妇女代表会看工作的需要来召集,可一月两月召集一次;日常工作由主席团处理。”这次大会的召开与《大纲》的颁布,标志着西北妇女运动开始由孤立分散走向统一。

1938年3月8日,在中央妇女代表大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延安师范学校开幕,各界妇女代表200余人参加,大会总结了边区妇女运动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之后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当天下午,延安各界妇女在旧城南集会,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和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受邀参加并发表讲话,他号召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努力参加生产劳动。大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和《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边区妇联执行委员会,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的正式诞生,标志着整个边区妇女运动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一、注重普通妇女的教育工作

国民党统治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文化落后,农村经济发展长期停滞,文化设施奇缺,迷信盛行,卫生条件恶劣,缺医少药,人口死亡率极高,神汉巫婆借此招摇撞骗,坑害百姓。边区群众深受封建经济压迫,连穷苦人家的男子都鲜有上学,妇女更不必说,偏远农村的妇女基本都是文盲,深受高利贷、汉奸、地主、神汉、巫婆欺骗。受制于这一社会现实,革命女性中文盲比例大,甚至相当一部分妇女干部只能口头做群众工作,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更不会写书面材料做汇报。因此,边区妇女运动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进行文化教育,动员广大妇女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边区妇女群众的文化水平。设立妇女夜校、妇女识字班、读报组等文化机构进行大众教育,同时开展宣传、鼓励、奖励等方式开展大规模识字运动,进行国难教育,加强妇女参加抗战的决心。

边区政府自1937年开始,利用每年冬季农闲时间对群众进行文化教育活动。为了方便妇女边生产边学习,基层妇女组织采取了分散与分时教学相结合、直接与生产组织结合的分散形式、以学习专门知识为主等三种学习形式。将识字班由公办改为民办,将办班形式改为轮校,教学形式不拘一格,教学方法由简到繁,由近及远。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除了识字学习文化外,妇女还能学到农业生产知识和妇女卫生常识。例如,识字班教员将教学内容与妇女的业务活动联系起来,纺织业妇女学习“线、毛、布”,饲养业的妇女学习“猪、牛、羊”等内容的有关的教学内容。针对因母亲卫生常识匮乏造成婴儿死亡率升高的实际问题,基层教员将妇婴卫生教育的学员按年龄进行分阶段教学,少年女子、青年妇女、大龄妇女都能学到相关的卫生知识。识字运动不仅仅限于学习识字阶段,更加注重把识字与生产、生活、卫生等方面相结合,促进边区生产事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蓬勃发展的妇女运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大力培养和教育边区妇女干部

随着各级妇女组织的成立和妇女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革命,各级党政机关迫切需要大批妇女干部。中央妇委曾对当时的妇运环境做过这样的估计: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全民抗战大时代,将会给中国妇女运动以从来未有过的突飞猛进发展的机会。1937年,由蔡畅、李富春等发起,在延安创建八路军抗日军人家属学校,旨在加强党对抗日军人家属的文化政治教育,培养抗战妇女干部。1939年3月8日,延安各界妇女集会庆祝三八妇女节,***到会祝贺,指出“我们要培养几百几千女英雄,几百几千妇女运动的职业家和博士”,并倡议创办中国女子大学。

1939年6月,中国女子大学成立并开始招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专门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自创办到1941年秋季并入延安大学,女子大学开办了两个学期,先后培养了近2000名妇女干部。第一学期开设8个班,包括5个普通班、1个培养政治文化水平较高干部的高级班、1个培养长征来的妇女干部的特殊班、1个培养陕北地方妇女干部的陕甘班;第二学期增加到12个班,学生也增加到1000多人。1944年,围绕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展开,边区政府决定成立边区妇女职业干部学校,以改善边区恶劣的卫生工作条件。这些学员边学习边宣传妇婴卫生知识,同时也进行纺织技能培训,从而更好地为妇女群众服务。延安时期的妇女干部教育,为党和国家输送了大批具有实践知识的妇女干部,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三、在整风中加强妇女的党性教育

延安整风之前,党内长期存在“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认为党员的思想教育问题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一个中心环节,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战略问题来看待。1941年,党中央根据自身建设需要,开始进行整风运动。广大革命妇女作为革命运动中一支重要力量积极投入这场学习运动,学习马列主义,用真正的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第一个“四三指示”发出后,中央先后规定了22个整风必读文献,参加整风运动的广大妇女在女干部的帮助指导下对中央规定的文献认真研读,以漫谈会、讨论会等形式交流文献的精神实质,积极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检查、自我教育。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不仅边区妇女群众初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同时也加强了边区女干部的党性修养。

女知识分子陈学昭在后来回忆整风运动事时曾写到:“整风开始时,我曾听到个别非党员说‘整风,这是他们共产党的事情’。现在,对于我,作为一个非党员,觉得能够参加整风,真是千载一时的好事情,可以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受过比这更有益的教育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回忆说:“经过延安抗大、女大的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革命熔炉的锻炼,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成为一名更加自觉的无产阶级战士。”妇女运动领袖邓颖超在回忆延安整风对自己的改造时说道:“当我把正反两方面材料当作镜子,用它来照一照自己,使我大吃一惊。这时我才知道自己在组织上已经入党18年,但是在思想上却是主观主义、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占了优势,想到这些,我感到惭愧,我觉得自己的思想还没有入党。当时内心的自责和不安,加强了改造自己的决心,鞭策自己要更好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参加整风运动学习的延安各界妇女中世界观改造成功的案例很多,在党的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广大妇女抛弃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作风,成为合格的革命人才,真正发挥妇女在整个革命运动中的重大作用。

延安时期妇女教育工作,与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根据具体国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妇女工作的重心等方面息息相关,党在延安时期妇女工作的基本经验,为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党制定和完善妇女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证,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本文作者分别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学管理处副处长)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2015年第8期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