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下设单位 > 正文

接受灵魂洗礼锤炼坚强党性

发布日期:2016/10/19 17:42:38 浏览:543

延安教育,接受灵魂洗礼锤炼坚强党性 洗礼、乔治王子洗礼、凯特王妃的儿子洗礼、血之洗礼。

【字体:】

这是一次走进红色摇篮、踏访革命圣地的寻根之旅;这是一次回望峥嵘岁月、接受心灵洗礼的铸魂之旅。

9月24日至29日,由四川省信访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赵红丽带队,全省信访系统48名党务工作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带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千里迢迢来到延安,开展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培训。

为期6天的培训,以延安精神为主线,通过专家讲授、情境体验、实地讲解、现场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徐徐展开一幅宏大而生动的历史画卷,将厚重历史转化为鲜活的教材,将教育培训转化为思想的洗礼。全体学员把自己的精神和灵魂融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用心聆听、亲身体验、深刻领悟,无一不被延安精神的无穷力量深深触动,无一不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受到强烈震撼。

寻根:踏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延安大学崔平教授以《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为题,为全体学员作了一次专题教学,详细解读了延安精神的形成背景、主要内涵和现实意义等。大家专心致志听讲,聚精会神记录。在培训期间,省信访局还为每一位学员购买一本《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学员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笔记。在专家讲解和课外阅读中,学员们进一步了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深刻内涵,并以此为纲,参与到现场教学和情境体验中去。

从宝塔山上眺望延安。这里的每座山、每座桥、每条河,每一根草、每一片绿叶,都充满了红色的记忆。

在王家坪、枣园等革命旧址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走进一排排静静敞开,被纯厚软绵的黄土所包围的窑洞,面对四壁黄土,一盏油灯,一些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家什,学员们深深地感慨,就是在这样最简最陋的环境中,共产党的领袖们以最坚定的信念,最坚韧的毅力,最谦虚的作风,去作最切实际的思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取得抗日战争和解决战争的胜利。

在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学员们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台阶上标注着红军长征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每走一步台阶,就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一路行走、一路感动、一路思考。随后走进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幅幅生动的油画作品,一份份详实的文献资料,还有一件件革命先烈用过的武器、穿过的衣服等物品,将大家带回那艰苦卓绝、激情洋溢、抛头颅洒热血的岁月。学员们一边参观、一边讨论,“就是在这里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找到了落脚点,开始了长达13年的延安岁月。”“在这里书写了延安精神的胜利,开启了延安精神的新篇章。”“其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以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一切为了人民的胸怀,推动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之所在、魂之所在,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洗礼:倾听感人心扉的英雄故事

这次培训中,学员们表达得最多的感受是“感动”。这份感动来源于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来源于被英雄故事的冲击。

来到刘志丹烈士陵园,面对烈士雕像,大家肃立、默哀,怀念这位陕甘边区奠基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走进刘志丹烈士纪念馆,回望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学员们在讨论时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先辈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为中央红军在延安落脚奠定了基础,他们图什么?他们不是给自己谋利益,他们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和一腔热血”。

走进大剧院,观看根据保育院真实历史故事改编的大型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舞台剧讲述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一支红军部队遭遇敌军袭击,战火中烈士的孩子被送到延安保育院,在保育院“妈妈”们的精心照顾下健康成长的故事。当学员们看到前方将士至死未能听到女儿叫一声爸爸、转移时院长被迫留下自己的孩子、稚龄的孩子们直面炮火和封锁、东渡黄河时院长为救孩子牺牲等剧情的时候,剧院里静得能听见心跳的声音,学员们纷纷掏出纸巾,擦掉脸颊上的热泪。这是革命者的人性光辉、牺牲精神和大爱情怀,直击学员们的内心深处。大家被革命者身上大写的“信仰”二字深深地感染着、感动着。

来到***同志当年作《为人民服务》演讲的讲话台前,聆听延安市委党校陈芳教授讲述张思德的生平和《为人民服务》讲话背景。学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张思德烈士的铜像,望着铜像前29颗五星,感悟张思德烈士短短29年的生命里闪耀着比钻石还要宝贵的服务精神和为人民而死的比泰山还重的生命价值。

来自省信访局的一位年轻的学员说:“我原以为,只有干惊天动地的事情才能体现信念的坚定,这一次瞻仰了刘志丹烈士陵园,观看了《延安保育院》,聆听了张思德烈士的故事,更加深刻的知道,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精神就是落实在我们具体的工作中,落实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一位来自县上的老同志说“我干信访工作已经几十年了,以前认为做信访工作都是做的‘小事’,学了刘志丹、延安保育院和张思德的精神,进一步明白了,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把这些事关群众的事做好,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感悟:考察延安精神的代代传承

延安精神从来就不是静止的,也不只是历史的,还是时代的。他像奔流不息的延河水,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由我们共产党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次培训中,省信访局机关党委特意安排了现场体验,参观习近平同志曾经插队7年的梁家河村和延安新区,去感悟新时代的延安精神。

走进梁家河村,参观知青旧居和村史馆,听当地村民介绍当年习近平同志来这里插队时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同志等15名北京知青来到梁家河村落户插队,住的最简单的土窑洞,睡的大通铺式的土炕。作为一个从北京来的高干子弟,在最边远的农村,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奋斗不止。在他的带领下,广大群众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修通了道路,还开办了铁业社、磨面房、代销店,成立了缝纫组,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村容村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延安新区,学员们看到了昔日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已变成苍翠的青山,在78.5平方公里的新区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楼、一条条宽阔美丽的街道,展示了新时期的“愚公移山精神”和“南泥湾精神”。“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宏伟目标正在一点点从蓝图变成现实,一场新的“大生产运动”正在激情上演。

省信访局机关党委书记赵红丽满怀激情地说“梁家河村和延安新区,分别代表了解放后两个不同时代对延安精神的传承。伟大的延安精神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在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中得到传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继续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必将照耀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宣誓:肩负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张思德烈士铜象前,学员们高高举起右拳,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随后,齐声诵读***的经典著作《为人民服务》,铮铮誓言铿锵有力,使命与责任在心中凝聚。

对在场的每一位信访干部而言,都不是第一次宣誓,也不是第一次读《为人民服务》,但依然激动不已,有如战士出征前喝下的一碗壮行酒,让人热血涌动。学员们在讨论中说:“通过到延安的学习培训,学习了先烈们为理想信念奋斗牺牲的感人事迹,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今天虽然不再像当年那样艰苦,但绝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贯穿到具体的信访工作中”。“延安精神就是实实在在地干,认认真真地做,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在推动信访工作的创新发展中,也要发扬这种精神,以严的作风、实的精神,做好每一件工作”。

延安之旅叩击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灵。省信访局宁学旗说:“这次教育培训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在延安这片红色革命热土上,让我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教育,激励我们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和更加认真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

延安之旅唤起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创业激情。省信访局潘晓龙说:“几天的培训学习,最大的感受是老一辈革命家‘一息尚存、奋斗不止’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这种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一位来自市(州)信访局的干部说,“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革命先烈一往无前,这种精神必将永放光芒。作为新时期的信访干部,听从党的召唤,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为人民服务宗旨,以更加务实地作风推动工作,回报人民、回报组织”。

延安精神,像巍巍宝塔山,是共产党人心中的灯塔;延安精神,像一本厚厚的大书,让学员们终生学习、一生实践。延安之行,学员们心潮澎湃,化作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强大动力,奔涌向前!

《接受灵魂洗礼锤炼坚强党性》相关参考资料:
党性锤炼、受到了党性洗礼、长征心灵 灵魂 洗礼、长征 灵魂 洗礼、党性分析报告、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党性分析材料、党性教育、党性修养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