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百姓生活 > 正文

揭秘延安时期的供给制:干部服装“衣分三色”【2】

发布日期:2020/1/8 9:18:19 浏览:635

在一个周末交谊舞会上,何其芳被有意安排跟一个同样腼腆的舞伴跳舞。她就是文学系第三期学员牟决鸣。后来,同样是在一个周末晚上,何其芳、牟决鸣在窑洞里举行了婚礼。他们身穿由灰色洗得发白的土布制服,先向***画像鞠躬,再向来宾们致谢。当时延安的婚礼很简单,称为“花生米婚礼”。拉起手风琴、唱起祝福歌,分着花生米,用轻快的交谊舞向新人表示庆贺。

《野百合花》提到的“衣分三色”

1942年3月王实味在著名的《野百合花》一文中,形容当时延安的供给制生活待遇是“衣分三色,食分五等”,大发牢骚。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当时艾青作了说明:王实味讲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是怎样的呢?所谓“衣分三色”,就是高级干部的深蓝色斜纹布、中级干部的灰青色平布、基层干部的黑色土布之间的分别;并非什么哔叽、华达呢和灰布之间的分别。艾青还指出:我们也不止一次看见***同志,穿了他那件右肘上破了一大块的、褪色的灰布衣服。

干部服、“列宁装”

1946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男干部服通行灰布和黄布军装或中山装,而女干部服通行“列宁装”。此后很快在新解放区流传。

从延安时代开始,女干部们就逐渐流行灰布列宁装。夏有单衣、冬有棉衣,统一制作发放。列宁装既不同于西式女上衣,也不同于男式中山装。目的当然是制服化,冬天大掩襟挡风寒,夏天可以不系扣,形成敞领,穿着方便。这种不加衬里、不加垫肩、简易的苏式服装,在那种革命激情高涨的岁月里,实在是很具有时代精神的。投身革命的女性一穿上列宁装,就塑造出一个“女干部”的形象。

列宁是男性,为什么要用他的名字称呼女干部服呢?之所以叫列宁装,是因为要革命化,与西装决裂;男有中山装,女装也要以革命家命名(其实仍来自西装式样),而且表示男女平等,服装式样也可以类似。采用朴素的灰卡其布面料,带有无产阶级革命派的风采;何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一直以苏联老大哥为榜样呢。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