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下设单位 > 正文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指导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发布日期:2017/4/11 10:27:48 浏览:1114

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由弱变强,转败为胜,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在陕甘宁边区全面进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累了局部执政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延安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革命、战争和根据地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其蕴含的战略思想、创新思路、发展模式对今天高等教育的改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延安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

中共中央初到陕北,延安只是一座边陲小城,但在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无数青年向往的精神圣地,影响世界的文化教育中心。党在延安先后创立了30多所高等学府和职业学校性质的干部学校,包括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央党校、马列学院、中国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鲁迅艺术学院、医科大学、延安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工人学校、民族学院、延安外国语学校等等,为中国革命培养了5万多名人才,其中许多学校成为建国后很多知名高校,如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黑龙江大学等诸多高校的前身。处万山峡谷之中的延安城,除了党政军机关,学校是最重要的组成,是最显眼的所在。延河边延伸出来的每一条沟里都可以听到青年的读书声,今天这些旧址成为延安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延安是我们党建立的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城。

延安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政权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无数来自国统区、沦陷区和敌后根据地的青年为追求救国的真理来到延安,进入到各类学校,又从这些学校出发,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和根据地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支持,并在建国以后成为政权建设的骨干力量和科技、教育、文化领域的领导人才。这些有着坚定的理想信仰、用***思想武装起来、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在革命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人才成为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党中央以其远见卓识对党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巨大投入,在其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得到了巨大的回报。除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革命史上,还没有一个政党在革命尚未成功的时候,就开展这样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工作,这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认真总结和继承发扬的一条宝贵经验。

延安时期高等教育是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的一次伟大探索。长期以来,延安时期高等教育的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是从革命史的角度来研究的,对他进行的教育改革的伟大探索的前沿性和当代意义则缺乏深入挖掘。这是因为,一些同志认为,由于延安特殊的战争环境,大多数院校都是不正规的,办学条件匮乏(都是窑洞大学),学习期限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办学成效最为显著的抗日军政大学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成为转战各根据地的行军大学,办学最为正规的延安大学等也无法完全满足正规办学的要求,这些似乎和我们今天心目中的大学相距甚远。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取得如此突出的办学成就,恰恰证明了他们在指导思想、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的探索具有前沿性和先进性,对我们今天办什么样高等学校、怎样办高等学校具有重要的启示。还有一些同志过于强调延安时期高等教育的意识形态特性,而忽略了他们事实上是在自觉地进行一次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大学的改革,已经包含着当时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进因素,也包含着人才培养如何促进革命成功、建设成功、创业成功的一般规律和通行密码,对国家为什么要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和发展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延安时期高等教育是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向死求生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在70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持续不断地深入追问和思考。

创建新型大学的伟大探索

延安时期高等教育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在***思想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指导下,进行的一次发展新型教育、创建新型大学的伟大探索。从13年的实践看,这个伟大探索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革命和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体系,是在***同志的亲自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同志在历史上多次强调,路线决定后,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他本人正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实践者。党中央进驻延安以后,***同志始终把教育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在最短的时间内创办了一大批新型学校。这些新型学校培养的干部使党真正成为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成熟的党,使军队真正成为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有战斗力的军队,使边区真正成为全国的模范区。

——坚持人才培养紧紧服务于时代的核心使命。延安时期,党的核心使命经历了从在根据地站住脚,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再到争取解放战争胜利的转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这是延安时期教育的灵魂。***同志在《论新阶段》中明确指出,“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他亲自制定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他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强调:“延大应为抗战及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根据党的建设需要建立了党校教育体系,根据军队建设的需要发展了抗日军政大学,根据抗日的文化建设的需要设立了鲁迅艺术学院,根据边区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立了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医科大学、工人学校。所有这些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培养的人才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第一线,在最前沿的斗争中,壮大党的力量,扩张党的军队,宣传党的思想,巩固革命根据地。每一颗种子都长成大树,每培养一个人才都使革命的力量获得十倍的增长。

——坚持把继续教育摆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延安的教育方针是把全党、根据地和军队都变成一所大学校,把主要由文盲组成的党和军队变成有文化的党和军队。仅在1940年,根据***同志的指示,中央书记处就连续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不仅阐明原则,而且明确学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干部学习的制度不仅在后方得以贯彻,而且在前方得以执行。不仅干部教育全面开展,战士的学习运动、根据地的识字运动也都得到广泛开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延安时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同革命和建设的紧迫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在***同志亲自指导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得最多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特别是延安整风时期,整顿党风、学风、文风,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成果都直接并首当其冲地体现在延安的教育中。***的《实践论》确立了新教育的哲学基础,以《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著指明了新教育的方向。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由于相对稳定的后方环境,在延安各学校中也出现了教条主义、条文主义的倾向,但在整风运动之后都得到扭转。从抗大开始的“课程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讨论式教学”这三项基本教学原则普遍得到运用。当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且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一致。延安的土大学不但不土,而且是世界先进水平的。

——坚持用最优秀的师资、最先进的知识培育人才。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师资,这是窑洞大学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延安这些学校的师资,是我们党内最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党的领袖们就是延安各学校的骨干教师,这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最及时、最保真地传导到第一线的骨干中。根据延安时期的教育史料,无论是讲课还是作报告,***同志本人就是党的领导中承担任务最多的一个。今天《***选集》中的许多重要文章都是***同志讲课材料的整理。从国统区和海外奔赴延安的著名知识分子大多都安排在各学校授课。正是用最优秀的师资培养人才、用最先进的知识武装人才,使今天看起来不那么正规的大学、如此简陋的办学条件为建设有战斗力的党、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根据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实践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哲学基础

延安的教育是在***思想指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教育创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思想源泉,也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理论和实践来源。同延安时期相比,今天的时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加紧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同构化同质化现象严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高校创新动力不足、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差距大等等问题,都从不同层面反映出需要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全面推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高等教育战线的落实。

——坚持实践的教育本位。***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论、学习论。高等教育的改革,无论是从学校形态、治理结构到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当始终将实践本位作为一以贯之的原则,落实“全部认识论”、“知行统一观”。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方式,它必然是随着实践的进步动态式发展,无论是大学本身还是它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必然不可能静止停留在某些本本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专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既要坚持专家治学,更要坚持实践对高等教育的根本推动作用;既要重视专家对已有实践的总结,更要重视专家对最前沿的实践创新的参与;既要重视高校系统内专家的作用,更要重视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专家的作用;既要重视树立专家的权威,更要重视清除学术民主、学术自由的不应有的障碍。

——坚持开放融合式的发展。由于实践的有机统一性,使高等教育必然地要坚持与经济社会开放融合式的发展道路,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社教融合。科技进步的步伐越快,社会进步的步伐越快,高等教育就开放得越大、融合得越深,这正是工业化以来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实践的多样化使高等教育必然要为学习者创造在多样化实践中实现多样化发展的路径,并根据科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不同特点使具体的高等学校相对地集中于某一实践领域形成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使每一所具体的高等学校服务具体的实践领域从而确立每一所高校的定位。只有清晰这样的分类—定位—开放融合发展的发展路径,高等教育才能真正突破同构化、同质化的困局,达致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大道。因此,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本质上是如何以服务为导向,以实践为路径,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并进而实现高等教育在认识和实践发展上的时代先进性。进而言之,破解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至少要在三个方面推进: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多样化人才成长路线,消除人才成长立交桥中的断点,改革将学习者的认知和实践过程割裂的入学制度和教学制度,破除以管理者为中心、教育者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过多的学习管制。二是以需求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结构,对现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逻辑出发点和理论框架进行调整。三是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体现高等教育的时代先进性。

——坚持价值创造的评价标准。延安时期高等教育的成功就在于它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发挥的巨大价值。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