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资讯杂谈 > 正文

歌颂延安的一首经典歌曲,出自一位国际主义战士

发布日期:2021/10/17 0:55:46 浏览:456

来源时间为:2021-07-05

歌颂延安的一首经典歌曲,出自一位国际主义战士

2021-07-0518:29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超大

标准

东方红啦

关注

原创前线客户端东方红啦收录于话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3个1938年春的一个傍晚

延安宝塔山旁的河水轻轻流淌着

战士们在空地上操练

在窑洞前歌唱

在延河之滨

一群年轻人走过

为这般美景所感动延安宝塔山和市区景色航拍

这群年轻人里有作曲家郑律成

和女诗人莫耶

莫耶即兴写出了诗歌《歌唱延安》

并交给郑律成

几天后

郑律成写就了这首抒情歌曲

(以下为歌词节选):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

埋葬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

结成了坚固的阵线八路军战士在阅读,1940年

后来

郑律成和女高音歌唱家唐荣枚

在延安礼堂

为***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

演唱了《歌唱延安》

受到***等人的称赞

第二天

中共中央宣传部

将这首歌曲拿走了

几天后

莫耶收到了这首歌曲的

正式铅印稿

《歌唱延安》被改名为

《延安颂》

其实郑律成不是中国人

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

国际主义战士

郑律成1914年生于

朝鲜南部(今韩国)全罗南道光州的

一个贫苦家庭

原名郑富恩

由于他从小喜爱音乐

故改名律成

当时他的家乡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的奴役

被郑律成从小就看在眼里1942年8月,郑律成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下属的华北朝鲜革命军政学校任教育长。(资料图片)

1933年,19岁的郑律成来到中国

进入南京的朝鲜革命军政治干部学校学习

成为反日独立运动团体(“义烈团”)

的一名成员

同时,郑律成还坚持学习音乐

1937年秋,郑律成放弃去

意大利深造的机会,背着小提琴

像当时中国许多的

进步青年一样,奔赴延安

作为一位

来自朝鲜半岛的国际主义战士

郑律成的作品

无不体现出国际主义情怀

郑律成先后在延安公学。

鲁艺、抗大学习和工作

并作有《延安颂》《八路军大合唱》

等一系列成功的音乐作品2011年,以歌颂中国共产党、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大型情景音画剧《延安颂》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长乐大礼堂首演

《延安颂》

立意高远、构思隽永

歌词大气磅礴

旋律优美动听

缓急相济

呈现出了

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风格

表达出革命现实主义

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军旅情怀

具有超时代的艺术魅力

这首歌曲问世后

像长了翅膀一样

从延安飞到前方

从解放区飞到国统区

直至海外,传唱至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06.

[2]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12.

[3]《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07.

统稿:李诗原(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红色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责任编辑:刘卫东

图片来源:新华网、人民网、参考消息网、视觉中国

抗日青年奔赴延安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了革命者向往的“圣地”,很多热血青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诗人何其芳这样记录着1938年初到延安的见闻:“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中国共产党简史》)

原标题:《歌颂延安的一首经典歌曲,出自一位国际主义战士》

湃客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