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资讯杂谈 > 正文

黄钦同志在“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争创科学发展新辉煌”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6/2/28 0:30:16 浏览:1701

十五年前,张家港精神从这里传扬到全国。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举行“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争创科学发展新辉煌”座谈会,深情回顾十五年来,在张家港精神激励下我市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张家港精神进一步转化为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的新动力。

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刘云山部长在《光明日报》关于张家港推进城乡一体化文明建设有关做法的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表示充分肯定。今年3月,省委梁保华书记亲临张家港,为我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指路鼓劲。省委常委、苏州市委蒋宏坤书记去年以来多次前来现场指导,并在报告和反映张家港情况的相关材料上作出多项批示,对我们提出了创新发展的一系列要求。今天,各位领导莅临张家港,就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争创科学发展新辉煌进行实地指导,这是对我们的极大关怀、鼓励和鞭策。在此,我代表张家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百万港城人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1995年3月28日,江苏省委在我市召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经验交流现场会;同年5月13日,江泽民同志亲临张家港视察,充分肯定并欣然挥毫题写了张家港精神;10月18日,中宣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在我市联合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评论员文章。十五年来,张家港人牢固确立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大力弘扬敢于争先的优良作风,一任接着一任扎实苦干,一茬接着一茬奋力拼抢,把张家港发展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这十五年,张家港精神推动了经济迅猛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1425亿元,是1995年的7.5倍,年均增幅15.4;财政收入276.64亿元,是1995年的37.5倍,年均增幅29.6;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906亿元,是1995年的近11倍,年均增幅18.5;上交国家各项税收(含关税和代征税)272亿元,是1995年的近33倍,年均增幅28.3;服务业增加值535亿元,是1995年的8倍,年均增幅16.1;全市经济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提前一年实现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年再造一个新港城”目标。

这十五年,张家港精神激活了改革开放动力。我们率先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其它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改革,不断完善区镇港园联动开发管理体制,张家港港成为全球首个国际卫生港,张家港口岸成为全国首个吞吐量超亿吨的县域口岸,张家港保税区成功转型升级为保税港区。全市销售超亿元企业超过260家,其中超百亿元企业6家、上市企业13家;沙钢集团成为全省首家世界500强企业;民营经济销售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7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2009年进出口总额达187.74亿美元,是1995年的16.9倍;有2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港城投资兴业;境外投资连续七年位居全省县市首位。

这十五年,张家港精神推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我们全方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制镇由26个减至8个,行政村由436个减至178个,成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率先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年超过90;精心构筑市域交通体系,电力、通讯、区域供水、数字电视等实现城乡全覆盖。相继获得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

这十五年,张家港精神引领了共同富裕之路。我们始终坚持走富民优先之路,2005年成为全省第一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市;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7548元,是1995年的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69元,是1995年的3倍;恩格尔系数从1995年的47.2降至目前的31.7。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补偿机制日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城镇社会保险和农村社会保险参保率、老年农(居)民养老补贴发放率均超过99.5,农村养老保险加速向城保接轨;率先建成独立建制的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稳步提高,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均衡发展。

这十五年,张家港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人,通过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服务等各类有效载体,大力推进人文素质升级,同步优化城乡居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连续主办六届“长江文化艺术节”,精心打造长江文化品牌,大力促进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对接,努力构筑市民素质、人居环境和发展功能的城乡一体新优势;不断深化“平安张家港、法治张家港”创建工作,市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蝉联两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与此同时,我们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常抓常新,农村“三级联创”深入推进,“小区域大党建”工作特色鲜明,形成了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崭新格局。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指示精神,高度统一思想、自我负重增压,全面制定实施“比学赶超”三年行动计划。1~5月份,全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14.2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0.9;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765亿元,增长27.5;工业利税99.96亿元、利润66.61亿元,分别增长62.1和10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7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02.62亿元,分别增长21.6和22.8;服务业增加值240.39亿元,增长18.1;进出口总额98.13亿美元,其中出口37.03亿美元,分别增长41.2和59.9。

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张家港精神集中体现了“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江苏“三创”精神等新时期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这些年来,我们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自加压力争先超越。从“三超一争”,到“比学赶超”,张家港人时刻保持敢于争先的锐气和“样样工作争一流”的拼劲,突出以率先、科学、协调为创新发展的主题,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坚持“能好则好、能快则快、能超则超”。二是始终坚持负重奋进攻坚克难。无论是历经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疫情等的严峻考验,还是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酷洗礼,张家港人始终咬住率先发展目标不动摇、认准科学发展之路不停步,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顽强意志,无所畏惧迎难而上,锲而不舍破难而进。三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协调发展。从“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建设“基本现代化新港城”,再到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张家港人总是以各个文明形态协调提升作为基本追求,以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矢志不移立体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当前,张家港人正站在“第三次转型”的历史潮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美好新江苏”和苏州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区三城”的战略部署,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进一步弘扬张家港精神,以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的新业绩,把“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推向前进。

1.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再创科学发展新辉煌,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准,全力争创全省“第二个率先”示范区。着力提升科学发展的水平、组织发展的能力和造福百姓的本领。用足用好机遇。努力把“后危机时代”的倒逼机遇转化为结构调整的新优势,把“第三次转型”的历史机遇转化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把“高速时代”的战略机遇转化为开发开放的新优势,把“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机遇转化为同城共享的新优势,把城乡一体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机遇转化为协调发展的新优势。勇于创新突破。竭尽全力办好一批事关大局和未来的大事要事,对战略产业基地建设、通洲沙西水道改造、高铁项目对接等,一件一件狠抓落实;强化自主创新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强化开发开放突破产业结构瓶颈,强化集约集聚突破发展方式短板,全面集聚和增添发展后劲。敢于争创一流。大力推进以“比学赶超”为主题的“二次创业”,在经济转型、实力倍增上争创一流业绩;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引进创业创新人才、发展创新型经济上争创一流水平;大力推进“协调张家港”建设,在协调提升城乡一体的各个文明形态上争创一流特色。

2.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再创科学发展新辉煌,就是要进一步推进“三大硬仗”,全力夺取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胜利。全力以赴决胜载体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规模企业培育这“三大硬仗”。强化载体空间的承载能力。加力提升开发区的综合功能,不断优化区、镇、园载体的产业定位、功能特色,加速形成以产业为纽带、项目为支撑、错位发展为特色的大开发格局;大力建设百亿企业、千亿基地,高标准推进沙钢“十二五”项目载体等专业基地建设,确保年内载体基础设施投入超过60亿元。强化重大项目的先导功能。着力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装备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基地,未来五年形成2500亿元的年销售能力、60家以上国内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加快落地一批以央企、外企为主体的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链项目,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确保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超过500亿元。加快培育一批以人才高地、技术高地、产业高地为支撑的创新型企业,未来三年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发展一批以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竞争力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强化规模企业的引领功能。深入实施规模企业培育“五个一工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发展总部经济,推行兼并重组,加快企业上市,未来三年确保形成年销售超2000亿的企业1家、超100亿的10家、超50亿的10家、超30亿的10家、超10亿的1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在2009年基础上实现“三年翻番”,到2012年超过25家。

3.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再创科学发展新辉煌,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全力打造城市功能升级的新特色。以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旨归,深度促进城乡一体互融并进。全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在已经实现镇村布局规划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9 11 X”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按照“政府能承受、群众能接受、工作能推动、发展能持续”的原则,促进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与“三大硬仗”、“三集中、三置换”、“新市镇、新街道、新社区”工程、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达到“四个融合衔接”。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科学规划城市发展框架,加速形成独具特色、紧密衔接的空间梯次结构;加快推进城北科技新城、城西生态新城、城南商务新城、城东文化新城建设,努力建设精品宜居城市;紧紧抓住沪通铁路、沿江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在我市交集、江南铁路大枢纽落户我市、锡张高速投运在即、集疏运高速即将开建等契机,全力打造长三角经济圈重要的节点城市。全力放大城乡协调特色。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2012年全市农民集中居住度达到50以上,有条件的镇力争五年达到90左右。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加快小城河综合整治改造,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率先创建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市。加快推进数字城管以及电力、通讯、信息、供排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城乡同质的生活环境。

4.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再创科学发展新辉煌,就是要进一步改善民生福祉,全力彰显“协调张家港”建设的新成就。加快共享型社会建设,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富裕的生活。扎实推进城保扩面。对城乡低保、城乡低保边缘、重度残疾、“三类大病”对象等特殊困难人员参加城保实行政策扶持;同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年内基本完成城保扩面任务,2011年基本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并轨,2012年全面形成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大力扶持创业就业。全面落实鼓励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对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免费提供就业、创业和劳动技能培训,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机制,深度开发社会公益性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充分就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