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资讯杂谈 > 正文

汲取真理力量彰显实践伟力

发布日期:2023/5/16 12:21:27 浏览:196

来源时间为:2023-05-16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至朋友圈。

汲取真理力量彰显实践伟力——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变化悟思想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延安20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来陕西考察,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人民群众中间,看实情、听民声、问冷暖、看变化、谋发展,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陕西发展的深情牵挂、对陕西人民的关怀厚爱。

总书记每一次来陕考察,都为陕西发展把脉定向,赋予新的使命、新的任务,教授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为做好新时代陕西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指明前进方向。三秦儿女倍受鼓舞、倍添信心、倍增动力。

汲取真理力量,彰显实践伟力。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记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深入三秦大地,感悟陕西如何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感悟陕西如何结合主题教育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走深走实,如何更加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如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上不断彰显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时维初夏,万物滋长。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公路铁路,车辆穿梭;超市商场,物丰价稳……三秦大地一派勃勃生机。

3年前的春天,陕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企业产品核心技术基本上靠自主研发,国产率很高,而且主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5月10日,在陕汽西安商用车产业园,陕汽建厂以来的第200万辆重卡车下线!

“习近平总书记来所考察时强调,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这极大增强了我们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的使命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马彩文说。

擎创新之笔,绘发展蓝图。

拥有11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机构的陕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力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秦创原”,这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名字,给三秦大地这块厚重的土地赋予了新的生命,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秦创原”的辐射下,陕西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两年增速超过30、突破300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去年同比增长40、突破1.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2万家、两年数量翻了一番,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增至13家、数量居西部前列。

4月27日,隆基绿能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全年以超过46吉瓦组件出货量再次位列全球第一,实现“三连冠”。

清洁能源的突飞猛进发展,为陕西构建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隆基股份正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创新,打造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竞争优势,推动陕西制造由大到强向中高端迈进。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今年,陕西通过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

锻造陕西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必须推进制造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为此,陕西省印发加快推进5G创新发展的意见,补齐工业短板,推行实施“链长制”,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陕西加快壮大实体经济,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攻坚克难中开辟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的发展新路。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国家主席习近平讲述古丝绸之路与中国的悠久历史。宏大的“一带一路”倡议自此发轫。

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从零星试点,到遍地开花,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陕西的重要使命,为陕西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开放不足一直是制约陕西发展的突出短板。

近年来,陕西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陆上班列乘风奔驰。

如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9个省份的货物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集散。今年一季度,长安号开行超过1100列,同比增长40,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空中“丝绸之路”越织越密。

随着阿拉木图直飞航线等陆续开通,西安将成为全国唯一通航全部中亚五国的城市。截至目前,西安累计开通国际航线83条,通达37个国家和地区、76个枢纽城市。

如今,不沿边、不靠海的陕西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示范作用,正发挥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等品牌盛会的影响力,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陕西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改革、精准谋划、系统集成、跟踪问效,统筹建设开放通道、平台、环境,发展外企、外资、外贸。

充分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陕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系统性进展——

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和“标准地+承诺制”试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顶格落实减税降费让利政策,实有企业总量实现翻番。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省属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8.53。

成功申设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科创板上市企业达13家、居西部第2位。

自贸试验区33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综合保税区达到7个、居全国第6位。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古老的三秦大地,开放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巍巍秦岭,和合南北。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保护好秦岭,是“国之大者”。

“总书记的殷殷重托,我们始终牢记在心、践之于行。”柞水县牛背梁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凤鹏说。

牢记“国之大者”,当好秦岭卫士。近年来,陕西坚决扛起秦岭保护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健全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让秦岭祖脉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美景永驻。

“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2021年9月,在米脂县高西沟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勉励。

“滚滚黄河里没有咱高西沟的泥”,成为高西沟人的骄傲。“现在生态好了,群众富了,我们的路子走对了。”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感慨万千。

从黄沙飞舞到绿波荡漾,从荒山秃梁到层峦叠翠,延安的绿色更加浓郁,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5.4提高到2022年的53.07。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

绿色,也是陕西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能榆林化工考察时强调,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从能源大省迈向能源强省的陕西,站在了绿色发展的新赛道上,正在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机遇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2020年4月,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如今,绿色发展理念已在三秦大地深入人心,传统生存模式正在发生蝶变,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延伸。

在商洛市柞水县金米村,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小木耳”已成为大产业;

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依托良好生态,已发展成产业兴旺、农旅融合的知名“打卡地”。

良好生态为笔,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在三秦大地正徐徐展开。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初夏时节,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无边绿意在山梁沟峁间奔涌。山地苹果园枝繁叶茂,设施大棚内瓜果飘香。

2015年的早春,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村看望群众,特意去看山梁高处的苹果园,嘱托大家,“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

在延安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开启了革命老区山乡的巨变。

“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考察时强调。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他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三农”发展,总书记念兹在兹。

如今,深受鼓舞的梁家河村民、郝家桥群众、南沟村乡亲们,广大三秦儿女将殷殷嘱托化为奋进动力——

“党的政策好,农村有奔头,农民有盼头。”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照金村村民曾世德道出了大伙儿的共同心声。

在陕北,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蹚出了一条“红色教育 干教培训 三产服务 果蔬产业”的发展之路,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陕南,在茶产业带动下,蒋家坪村充分利用“高山、绿色、富硒、无污染”的优势,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守好“三秦粮仓”,端牢“中国饭碗”。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把粮食安全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紧盯粮食“稳面积、保产量”两大目标,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2022年陕西粮食总产达到1297.9万吨、较上年增长2.2,实现“十九连丰”。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陕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抓手,建设千万亩“吨良田”,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