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旅游景点 > 正文

青少年学党史第111期

发布日期:2021/9/13 3:14:54 浏览:283

来源时间为:2021-06-28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文章

总阅读

评论

1

青少年学党史第111期_“洋面孔”的中国共产党员,让世界更清楚地知道了延安

2021-06-2817:44

来源:

原标题:青少年学党史第111期_“洋面孔”的中国共产党员,让世界更清楚地知道了延安

青少年学党史

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庆之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备受瞩目,正当其时。

我们在“池州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开设“青少年学党史”专栏,普及党史知识,讲好党的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入基层、直达青年、深入人心,为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汇聚磅礴力量。

1944年9月1日

在延安清凉山的窑洞里

新华社向世界播发了

第一条英文电讯

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情况

从此世界可以直接听到

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在这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电讯背后

有一位带有“洋面孔”的共产党人

为之不懈努力

他就是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与中国缘分的开始

1915年爱泼斯坦出生在

华沙一个犹太家庭

两岁时随父母移居中国

他10岁前

中国连年内战

他看到很多骨瘦如柴

衣衫褴褛的难民涌进天津

有的人甚至要卖孩子

他说

“一个寒冬早晨

我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蜷缩在角落躲避刺骨寒风

走近才发现他已是一具冻僵的尸体。”

积贫积弱的中国

和人民残酷的生活现状

不断冲击着年轻的爱泼斯坦正义的心灵

使他开始询问和探索

到底谁才能救中国?

他要如何选择人生的奋斗方向?

爱泼斯坦与茅盾等人在重庆(来源:《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1933年

在为《远东战线》写评论期间

他结识了进步记者斯诺

听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见闻

并阅读了《西行漫记》手稿

从那时起

他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1937年到1938年

他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先后到

上海、南京、武汉等地采访

并在1938年4月奔赴前线

报道了台儿庄战役

他看到:“八路军用事实表明了

他同人民站在一起

在这里,群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权利

第一次可以作为人

作为公民过一种体面的生活

群众懂得,保家卫国

就是保卫自己的土地

他们纷纷自愿涌向八路军成立的军事组织”

踏上延安土地

1944年5月

爱泼斯坦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

参加了外国记者团

踏上了延安的土地

一路上,他们看到尽管国民党严密封锁

边区军民通过开展大生产运动

把陕北荒凉的山野和贫瘠的土地

变成了米粮川

沿途一片片小麦、小米

黄澄澄的丰收在望

豆子、棉花、亚麻,郁郁葱葱

尽收眼底

到达南泥湾参观

他们更是大为惊讶

三五九旅的官兵们一组组在田间劳动

一面挥着锄头和铁锹

一面哼着歌子,干得热火朝天

爱泼斯坦在关于陕北的最初印象的报道中

写道:“十分荒凉的陕北

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实行精耕细作

牛羊满山,手工业发达

人民丰衣足食的地方

开垦大片荒地的工作

是由军民一起进行的

驻军夏天种地,冬天训练

他们现在能自给自足

不用农民负担。”

爱泼斯坦与叶剑英和王震(来源:《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在这里,爱泼斯坦称

“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在中国其他地方

老百姓一见大兵就躲开

而这里却主动给战士们送热水

还帮着照顾马匹

他们对待战士们就像

对待出门在外的自家人。”

延安的一切都如此不同

爱泼斯坦在给他妻子的一封信中写道:

“这个边区像一个小规模的伟大国家

这里的人民比其他地区的人民积极得多

他们代表中国,他们代表未来

从他们充满自信的言语和行动中

从他们每一次的微笑和表情中

都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

我已经实实在在地深信

延安是中国未来的缩影

在下一个十年里将证明这一点。”

周恩来、朱德等与包括爱泼斯坦在内的中外记者团成员合影(来源:《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在延安

他先后进行了三个月采访

与***、朱德、周恩来等人

有大量直接接触和交谈

他这样回忆他们:

“***能够把十分复杂的战略思想

用极简单又极深刻的话表达出来

即使没有文化的人

也能理解他的意思和道理

他虽然身居延安的窑洞

但对外部世界的情况相当了解

***是我们这个世纪伟大人物之一

凡是见过他的人

包括政治立场上完全反对他的人在内

都是同样的印象

他的性格混杂着深沉的严肃性和幽默

忍耐和决断、思想和行动

自信和谦逊。”

爱泼斯坦等著《***印象》(来源:《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在延安的采访中

爱泼斯坦发出了大量报道

让世界更清楚地知道了延安

了解了中共领导人

在给《纽约时报》的一篇通讯中

他写道:“八路军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

八路军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多年后,他这样回忆延安之行:

“这是影响我一生走上革命道路的

一次重要访问

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

它与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国迥然相异

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

没有失败主义情绪

当时我就坚信

反动派不能统治中国

新中国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产生。”

《突破封锁访延安》(来源:《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这次延安之行还让

爱泼斯坦和《黄河大合唱》

结下了不解之缘

受中国人民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所感染

他将这首歌第一次

译成英文,传唱国外

身着八路军军装的爱泼斯坦(来源:《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彻底回归中国

1945年,爱泼斯坦回到美国

其间适逢新中国成立

在他和一些进步人士推动下

美国《远东之光》成为第一份

印有新中国国旗的美国出版物

1951年,他回到中国

并在6年后加入中国籍

1964年,他成为一名光荣的

中国共产党党员

爱泼斯坦与藏族同胞合影

他曾三次走进西藏

在采访近千人

笔记约百万字基础上

写就《西藏的转变》

真实地记录了西藏业已发生

和正在发生的巨大转变

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转变是根本性的

而且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

通过他的介绍,新中国的西藏政策

西藏解放后的发展变迁得以让更多人熟知

“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里

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

比我亲历并跻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

更好和更有意义

中国人民占全人类的五分之一

对整个世界的命运举足轻重

在中国人民革命这一过程中

如同在其他一切过程中一样

有欢乐,有痛苦,也有曲折

但总的说来,它的道路是向上的

是对国家和国际的进步做出贡献的。”

这是爱泼斯坦的深情告白

充满有人情味,富有幽默感

爱老待人接物有人情味

他的作品中也充满了人情味

对人和生活的描述很多

在他的回忆录《见证中国》中

随处可以感到他浓郁的

亲情、友情和同志情

也有很强的幽默感

在回忆录中

他还记述了宋庆龄说的

一些俏皮话和趣事

爱老虽然不认为他是诗人

心里却很有些诗情画意

爱老在他回忆录的最后一段里写道:

“在以后十年里——

如果我能活这么长的话

——我也许还会写一段‘尾声’。”

爱泼斯坦在长城上眺望

??

2005年5月

爱泼斯坦在北京

走完他光荣而不平凡的一生

去世前

他对身边人说:

“中国之所以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

根本在于它取得的巨大进步

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和过去一样

前进道路上还会有很多阻碍和磕绊

可是中国的进步将会继续”

??

TheEnd-

编辑_余梦

审核_郑彪

来源_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ID:xws4_fmprc)、“今日中国”(ID:chinatoday_magazine)

声明_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团市委召开2021年年中工作交流会

●团市委走访池州驻合肥团工委、市青年人才联络站(合肥站)

●禁毒小课堂_快收藏!国家禁毒办权威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知识挂图

把时间交给阅读

最新旅游景点
  • 陕西甘泉:丹霞地貌04-15

    近日,陕西延安甘泉大峡谷阳光如金色的画笔,透过峡谷的缝隙,肆意挥洒,绘制出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光影盛宴,游客们纷至沓来。岩壁的色彩如同流动的光谱,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

  • 陕西延安10个周边游好去处,收好去玩04-15

    来源时间为:2023-10-13陕西延安10个周边游好去处,收好去玩2023-10-1310:17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字号多彩延安·革命圣地陕西延安游玩……

  • 冬游三秦踏雪飞歌冬游三秦踏雪飞歌04-07

    来源时间为:2023-12-07十一月三十日,西安市民在华山冰雪世界滑雪。陕西的冬季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戏雪休闲、特色演出、民间美食等多种多样的冬日元素,让陕西的……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