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旅游景点 >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节选)

发布日期:2023/4/20 14:43:20 浏览:383

来源时间为:2021-10-29

陕政发〔2021〕3号

第五篇完善区域发展战略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坚持全省发展“一盘棋”,坚持在差异化中协同、一体化中分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好项目安排和要素集聚,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整体性。

第二十三章抓住用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树立大协作、大开放、大融合理念,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化与各省市战略合作,拓展区域发展合作空间。

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聚焦“五通”战略要求,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标准,推进西安“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国际交流合作和创新开放新模式。加强与重庆、四川、河南、新疆、内蒙古等省市区合作,共同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营和差异化发展,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空中丝绸之路等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道共建。深化与福建人文交流合作,共同争取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框架下的高级别论坛,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双起点的联动发展。拓宽与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市合作,探索陆运体系与全球海运体系无缝对接机制,助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加强与黄河流域省区战略合作。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作区联席会议作用,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与黄河流域省区全方位合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山西黄土高原交接地区协作,共同保护黄河晋陕大峡谷生态环境。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西安、渭南、洛阳、郑州深化交通互联、产业互动、要素流通,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推动晋陕蒙(忻榆鄂)等跨区域合作,加强陕甘宁蒙晋交界地区能源合作,统筹能源化工重大项目区域布局,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和水污染共治。

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依托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深化津陕对口协作,建立产业协作机制和合作平台,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与长三角地区经贸合作层级,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的合作联动,持续办好陕西—长三角经济合作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化与江苏全方位合作,推动江苏企业来陕投资兴业、共建产业园区。依托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等招商活动,深化与广东、香港、澳门战略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经济、人文、生态、基础设施为纽带,深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共同推进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建设。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建设,加快打通与长江黄金水道快速连接通道,共同推进秦岭巴山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沿江绿色优势产业集群。

第二十四章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抓好“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建设,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走“科创 产业”道路,围绕核心产业推进强链、围绕新兴产业加快补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全国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全球高端要素配置能力。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与修复,建设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城市。

建设榆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坚持重大项目引领、重大园区承载、先进技术应用示范,有序高效绿色开发能源资源。支持榆林大力发展接续产业,深化与西安先进制造业互动合作,推动产业体系加快转型升级。支持榆阳—神木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品质,进一步吸引人口集聚,实现中心城区人口过百万,建设呼包鄂榆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支持榆林与呼和浩特、包头、银川、鄂尔多斯等城市协同发展,加强交通、产业、科技、环保、民生、政策等精准对接,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

优化“一市一策”体系。着眼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引导各市区差异化发展。支持宝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咸阳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承接西安部分产业转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西安都市圈核心区。支持铜川高质量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支持渭南全方位深化与西安市融合发展,加强产业配套协作,推动工业倍增,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支持延安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升清洁能化产业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动力。支持汉中深化与广元、达州、巴中等城市协同发展,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格局,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城市。推动安康以汉江沿岸和月河川道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富硒食品原材料种养殖基地和深加工基地,打造中国富硒产业聚集区。支持商洛融入西安都市圈发展格局,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循环新材料,做强大秦岭旅游目的地,打造气候康养示范城市。支持杨凌发挥农业技术创新优势和品牌优势,积极探索涉农改革试点,扩大农业合作领域,打造“三区三高地”。

第二十五章推动关中陕北陕南协调发展

以布局优化为重点,提升关中协同创新发展水平。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创新协同治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考核激励等制度安排,加强生产力布局引导,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规划协同、产业合作、设施共建、服务共享、政策联动的融合发展新机制。以关中产业布局一体化为目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引导西安非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向关中地区有序疏解转移,支持关中各市区加强与西安产业协作配套,放大区域竞争整体优势。

以能源革命为引领,加速推动陕北转型升级发展。高水平建设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和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强化创新引领,推进能源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化示范,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坚持绿色化发展,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强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合理降低工业电价,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精深加工、高端化延伸,带动能源偏好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建立以能源为主导、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路径,夯实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基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挖掘陕南绿色生态优势,打响秦巴生态品牌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产品品牌,扩大生态有机绿色产品供给,培育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绿色食品等新增长点,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基地。以主体功能区为引领,开展各类绿色循环发展试点示范,发展“飞地经济”。完善生态多元化补偿机制,加快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第二十六章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推动县域城镇化建设。适应农民日益增加到县城就业安家的需求,扎实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开展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行动,在富平、三原、岐山3个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县城,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配套设施提级扩能,加快补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污水收集处理、排水管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短板弱项。

专栏18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重点工程

(一)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推进县城综合医院提标改造和疾控中心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游客服务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等建设。

(二)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重点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

(三)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重点推进县城新建停车场(位)、供排水管网改造提升等建设,到2025年全省县城建成停车场(位)基本满足日常停车需求,县城排水防涝取得明显成效。

(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重点推进县域产业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创新创业基地设施、标准化生产设施等项目建设。

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强对全省县域经济的分类指导,用足资源禀赋,完善支持政策,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大县、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名县、电子商务示范县。实施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提升工程,完善配套功能,推进市场化运营,引导项目、资金、人才等集聚。实化细化“一县一策”,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每个县(市)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深度融入中心城市、城市群和区域经济板块发展体系,因地制宜做精做强1-2个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市县融资平台公司整合升级,每个县(市)打造一个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平台,引导科技 、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到县城创新创业。大力推进县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推进县级政府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幅提升基层政府服务效能。支持县域内符合条件的园区向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升级,建设一批县域特色产业园区。深化扩权强县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县改区设市,在改革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自主权。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健全争先进位奖励机制。

第二十七章推进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新一轮革命老区振兴计划,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增加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增强革命老区发展内生动力,支持延安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走在前列。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提升“圣地延安”等红色文化品牌价值,推动照金、马栏等红色景区提档升级,促进旅游与文化、教育、培训等深度融合,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体系。提升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省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革命老区工作机制,引导大型民营企业在老区开展帮扶活动。

加快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推动全省资源型市县加快转型发展,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支持铜川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扎实推进澄城县、王益区等国家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实施避灾移民搬迁、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推动印台区、彬州市、韩城市、潼关县等实施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推动子长市、府谷县等成长型资源县区加强资源开发规划管理,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实现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

专栏19

资源型地区重点治理工程

(一)煤矿重点灾害治理。推进灾害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矿井(7处)、冲击地压灾害矿井(22处)、大面积悬顶灾害矿区(267处、304平方公里)治理,对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煤矿危险岗位积极推进机器人替代。

(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以已纳入国家规划的澄城县、白水县、神木市、府谷县、子长市、黄陵县、铜川市为重点,在已闭坑、地表塌陷的采煤沉陷区,有序开展居民搬迁安置、土地复垦、地质灾害治理、生态恢复与生态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治理项目。

(三)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以铜川市印台区、彬州市、韩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 强民富民04-30

    4月28日,由中共延安市委网信办、各县(市、区)网信办、西部决策网、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的“追赶超越谱新篇增光添彩向未来”网络主题……

  • 延安胜可游欢迎来“打卡”04-30

    来源时间为:2024-04-30五一假期将至,我市各景区景点已然成为全国各地游客旅游打卡地,游客来延安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了给来延游客提……

  • 错峰出游首选延安04-26

    来源时间为:2024-04-264月23日,游客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五一”假期临近,我市旅游已经逐渐开始呈现火热之势。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选择错峰出行,提前来……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