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延安 > 百姓生活 > 正文

去延安,找寻理想之光

发布日期:2020/6/3 8:40:38 浏览:1124

来源时间为:2019-05-23

推荐_去延安,找寻理想之光

推荐_去延安,找寻理想之光

2019年05月23日08:17

原标题:推荐_去延安,找寻理想之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在贺敬之的诗中,大学生记者和延安的年轻人找到了情感的共鸣。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青年报社、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共建“红色文化全媒体传播工程”,举办“和我一起去延安”——全国大学生记者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大型全媒体传播体验活动,推出“飞越延安”等多个红色传播项目。

五四前夕,大学生记者围绕“青春延安”对延安的生态、人文、红色文化进行深度寻访,寻访新时代延安的青春奋斗故事,遍寻生态延安的青山绿水,体验红色文化,传承先辈革命精神。

延安客栈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成为无数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当时去到延安并不容易。

梁漱溟曾形容,“车是军用大卡车,无篷;路是军用公路,一切宽度、坡度、转弯角度,均不合于公路规矩。而自西安往北,愈走愈高,缺乏桥梁涵洞,车行危险而且费事。”

然而,艾青来了,冼星海来了,茅盾也来了……新鲜的血液不断涌向延安,直到今天。

他们向全国青年发出倡议——和我一起去延安!

跟随大学生记者走进延安

回望来时路,赓续传承延安精神-

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西北局旧址→知青旧址→延安圣地大剧院

延安客栈

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约5华里处,***等多位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居住过。

中共中央先后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六届七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

延安客栈

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直到改革开放前都是延安最华丽的建筑。

大礼堂是由基督教堂改建而成,灰黄的砖墙配上蓝色的窗格,显得质朴庄严。主席台上悬挂着***和朱德的巨幅画像,鲜艳的党旗挂在两边。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大学生记者说:“透过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目之所及处处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

延安客栈

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先后移住这里,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枣园又名延园,院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幸福渠”横穿园林而过。

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依山分布着院落,分别是***、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后沟西山下是***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和中央社会部旧址。

大学生记者说:“伟人故居里并无过多陈设,仅仅是一些生活的必需品。虽说环境清苦,但他们一颗颗红心坚定不移,在方寸窑洞间心怀天下,我想这便是对之前在书本上看到过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好的诠释。”

延安客栈

西北局旧址

1941年5月13日,中央决定将1939年初成立的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和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西北局,以加强党对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边区)各方面工作的领导。

大学生记者说:“看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我心中百感交集。一座座雕像,定格住先辈们不老的容颜,这就是他们青春的故事。先辈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一步一步的艰苦卓绝,历经生死寒冬,终于迎来了春之昭昭。”

延安客栈延安客栈

知青旧址

冯庄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的诞生地,是近400名北京知青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

大学生记者说:“知青们为响应国家号召,在这里播下了青春火种。一间窑洞,曾经住着9个年轻人。这里,定格着属于那一代人的青春芳华。”

延安客栈

延安圣地大剧院

在延安圣地大剧院上演的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共分四幕:回家、成长、转移、东渡。该剧生动再现了党的干部、红军战士,以及老百姓为保护和养育革命后代所付出的母爱和流血牺牲,弘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的抗战精神,用曾经延安保育院的故事展现延安的革命历史,弘扬延安精神。

大学生记者说:“英雄母亲的爱像奔涌的黄河,热烈而充满力量地包裹着、保护着希望的种子。演员们动情的歌声,充满特色的腰鼓表演,小演员们天籁般的歌声,以及真实动人的故事,让我的心一次一次被暖流包围。”

遍寻生态延安的青山绿水-

延安客栈

延安全境飞翔体验《飞越延安》。

体验者被机械臂推送至一个直径20米的巨型球幕中,从空中俯瞰巍峨的宝塔山、气势恢宏的壶口瀑布、南泥湾、梁家河……飞越延安的一排排窑洞、一片片树林……

大学生记者说:“眼前炫目的光影与沉浸式的体感设备,我仿佛在万米高空真切地感受到了延安的过去与现在。这一场视觉盛宴让我对延安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是革命圣地红色延安,也是绿色新城生态延安,还是文化传承人文延安,这是我之前到达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曾有过的震撼。这个历史感和创新并存的地方,让我相信,会带来更多力量。”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呀一般

……

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处处是江南

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创作的《南泥湾》教育和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唱的不只是南泥湾,更是如今的延安,昔日革命老区正焕发青春活力。

延安客栈

从飞机上俯瞰,延安被一片绿色覆盖。

延安客栈

韩志鹏讲述封山育林的故事

1998年,韩志鹏担任了金佛坪村的大队队长,坚守在封山育林的第一线。

生产队一共有40多户,304个人,每人有6亩田。在退耕还林之前都是靠天吃饭,每天从早到晚,面朝黄土北朝天在黄土地上劳作。

那时,很少见到蓝天,只要一刮风,就是漫天的黄沙。

延安客栈

今天,韩志鹏队里的1824亩地都种上了树木。山坡上是刚抽出新芽的成片绿树,青翠欲滴的绿叶随风摇曳。

延安客栈延安客栈

宜川苹果、黄龙核桃、延川红枣等特色产品,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同时,原来的秃岭荒山、黄土飞扬,变成了现在的绿染山林、花果飘香。

借着电商发展的东风,微店、淘宝店也相继开业,推动“农村变景点、民居变客栈、产品变商品”。

自20世纪末国家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延安共完成退耕还林1077.46万亩,完成营造林2134.6万亩,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46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

大学生记者说:“我原以为这里一定是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塞上风光。到了之后,我不由得惊异起这里的绿意。刺槐、榆树和灌木丛将山脚到山顶装点得郁郁葱葱,在漫天飘落的雨丝里绿满山原,竟有些将江南水乡的韵味。很难想象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沙尘蔽日,不断流失的水土一点点侵蚀着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带来了巨大的水患。”

与当地青年对话,记录新时代的延安-

在延安,无数个与青春和奋斗有关的故事正在发生,当地人、外来人的青春在此相遇、碰撞……

延安客栈

吴起县革命历史博物馆里,10岁的杨浩迪在讲解红军的故事。

在他被翻得破烂的讲解笔记上,一边是3万多字的讲解词,另一边是用圆珠笔密密麻麻做的笔记,在不认识的生词上,还标注了拼音。

像杨浩迪这样的小讲解员还有20个,他们从2018年年底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讲解。他们中,最小的只有8岁。

讲解结束后,杨浩迪说,自己是吴起的孩子,所以有义务讲好吴起的历史,传承吴起的红色革命文化。

“他小小的身躯当中,仿佛有一颗种子。这颗种子终有一天会生长出一个有关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奋斗故事。”参观者感慨。

延安客栈

80后青年李江放弃了在外地发展的机会,回乡成立宜川三物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苹果加工产业,带领宜川县的年轻人将事业做得有声有色。2018年,公司在壶口镇三个行政村收购苹果90万斤,总价值400万余元。“为农民办实事”成为他和一众回乡创业就业青年的共同目标。

大学生记者说:“来到延安之后,眼前的迷雾逐渐散去,延安给了我如何投身于新时代洪流中的答案。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还有些迷茫,那我建议你来一次延安。我相信延安一定能为你点

[1] [2]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